[发明专利]用于检测裂谷热病毒S片段的引物和探针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15602.X | 申请日: | 201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3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彩霞;林祥梅;吴绍强;邓俊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C12N15/11;C12R1/93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飞;王加岭 |
地址: | 10012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裂谷 病毒 片段 引物 探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裂谷热病毒S片段的引物和探针。
背景技术
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RVF)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病,也是自古以来流行于东非大峡谷地带的地方病,主要是在绵羊、山羊和牛中间传播,常可引起孕畜的流产风暴(abortion storm),幼龄羊死亡率高达90%以上。该病的流行周期约为5-10年。该病可感染人,患者表现发热、头痛和关节痛等流感样症状,少数有出血热和脑炎表现,偶可引发视网膜炎以至失明,病死率约1%,表现出血热症状时死亡率可高达50%左右。RVF主要经蚊虫传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也可通过接触感染。
裂谷热病毒(RVFV)是白蛉热病毒属(Phlebovirus),布尼病毒科(Bunyaviridae)成员,为一种单一血清型的病毒,具有布尼病毒的典型形态学和理化特性。病毒有囊膜,直径90~110nm,呈球形,表面有清楚的糖蛋白突起,突起直径长10nm。病毒核酸位于病毒的核衣壳内,为单股负链RNA,RNA可分为L(大)、M(中)、S(小)三个节段。其中的S节段为双意义的RNA,即具有双定向编码功能,编码N蛋白和另外一种非结构蛋白(NSs);M节段编码G1与G2两种外膜糖蛋白和两种非结构蛋白(NSm,大小分别为14kD和78kD),G1和G2糖蛋白都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但在体内只有G2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L节段编码L蛋白,L蛋白具有病毒转录酶的功能。病毒粒子不含基质蛋白。目前还未发现RVFV的分离株和试验室传代株的特异性抗原差异,但已证明各毒株的致病性存在着一定差异。
目前,裂谷热病毒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病毒分离、琼脂糖免疫扩散技术、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等诊断技术。其中病毒分离方法是RVF诊断最为高效敏感的方法,一直作为RVF诊断的经典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实时荧光PCR技术以其快速、敏感、特异性好的优点占有很大优势,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荧光PCR(FQ-PCR)技术是美国PE(Perkin Elmer)公司1995年研制出来的一种新的核酸定量技术,该法自产生以来,不断发展完善,特别是随着TaqMan探针的广泛使用,到目前为止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具有灵敏度高(比普通PCR高100倍以上)、特异性强(在普通PCR一对引物的基础上,中间还设计有探针,只有引物和探针均完全配对,才可能得到扩增,可对少至2个核苷酸的序列差异进行鉴定,从而保证了反应的特异性)、操作安全方便(无须凝胶电泳,避免了EB染色对人体的危害)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检测、肿瘤基因检测、免疫分析、基因表达、突变及其多态性的研究等多个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检测裂谷热病毒S片段的引物和探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裂谷热病毒的荧光RT-PCR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检测裂谷热病毒S片段的引物和探针,上游引物RVFVU1:5’-GGATTACTTTCCTGTGATATCTGTTG-3’,下游引物RVFVL1:5’-GTATCCTGGGAGGRCCATCWC-3’(R为A或G,W为T或A),探针RVFVP1:5’-F1-ACTCCACTGACACAACACGACGACCACT-Q1-3′;其中,F1为报告荧光基团,Q1为淬灭荧光基团。优选F1为FAM,Q1为ECLIPSE。其中F1还可以是FAM、HEX、TET等荧光基团,对应的Q1还可以是TAMARA、BHQ、MGB等淬灭基团。
本发明还提供检测裂谷热病毒的荧光PCR法,其以样品RNA为模板,用上述引物和探针进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根据扩增曲线判定样品中是否携带裂谷热病毒。
25μL的反应体系含有成分如下:10×PCR缓冲液(Mg2+)2.5μL;2.5mM MgCL2 5.0μL;2.5mM dNTP 2.5μL;反转录酶AMV 2.5U;Rnase抑制剂20U;10μM RVFVU1 0.5μL;10μM RVFVL1 0.5μL,10μMRVFVP1 0.5μL,rTaq聚合酶2.5U;RNA模板1.6×10-6~1.6×10-1ng,余量为双蒸水;
反应程序为:50℃反转录30min;95℃预变性5min;95℃变性10s,47℃退火20s,45个循环,每个循环结束时采集FAM通道荧光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56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