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交列车定位、测速、计程等多功能防护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18137.5 | 申请日: | 201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8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於岳亮;於菲;於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稳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5/02 | 分类号: | B61L25/02;B61L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翔殷路1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列车 定位 测速 计程 多功能 防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中的控制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提出一种以轨道交通中的列控中心和车载控制的计算机为主,结合应答器实现列车运行安全防护的方法。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中的运行列车防护方法多且杂,在国内外已有多种安全系统采用各种防护方法,例如,我国的列控ATP系统和LKJ装置,趋向借助应答器定位,然后通过测速传感器的计数,转化为计程,将应答器的点式定位改变为列车的线上定位,以确定列车在线路中的位置;然后结合通信,获得闭塞区信息,了解同轨道上前行列车位置,设置闭塞区,就可以防止后行列车进入该区,防止前后列车追尾碰撞,目前该方法还属于比较先进和普遍采用的方法。
但是,传感器的计数必须乘以车轮园周,才能测算出行走距离,得到计程数值,而车轮圆周会因不同的磨损程度而产生数值的不确定性变化,是一个变量;车轮也时有打滑的情况发生。因此,用该方法所测得的速度和计程数值并不很准确,更因为还存在累积误差,造成计程数值与真实行程的更大差距,列车的线上定位数据不够准确,必须在经过下一个应答器定位时加以纠正。而测速传感器的硬件成本高、可靠性差,保养维护工作量大,是一种并不理想的线上定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借助应答器的点式定位,排除测速传感器,直接用计算机软件测速(计速)和计程,使列车达到更准确的线上定位目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定位、测速、计程等多功能列车防护方法,由车载防护装置(1)和/或地面控制中心的计算机执行,并采用查询-地面应答器(2)作为点式定位,其特征是,通过车载和/或地面控制中心的计算机,对列车通过应答器(2)的时间的测量,以列车长度L或应答器(2)之间的距离对列车在相关应答器(2)间的行走时间微分,通过计算机软件计算得到速度v;再通过二点间的速度差对二个应答器(2)点间的速度差对列车在相邻二点间的行走时间微分或附加加速度计,得到加速度a;则应用运动学方程,通过计算机将v和a对时间积分后,就可以得到列车的计程,达到列车线上定位的目标。
本发明的效果是明显的,首先是本装置的方法无需测速传感器,就可以计算出车速和加速度,可以节省测速传感器,降低防护系统的硬件开支,节约成本;第二,免除了测速计程所产生的累积误差和线上定位的不准确性,提高了系统的定位精度;第三,降低了硬件的维护保养成本,操作简单,更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利用地面应答器的测速方法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利用地面应答器的计程方法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利用地面应答器和列车双ATP装置的测速方法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利用地面应答器和列车双ATP装置的计程方法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利用地面应答器、列车双ATP装置和附加加速度计实现测速方法的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利用地面应答器、列车ATP装置和附加加速度计实现计程方法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利用地面应答器的测速方法原理图。
图1中,标号B1、B2、B3分别为列车前进方向上安装在轨道间的、按序分布的三个应答器(2),列车前行时将依此经过B1、B2、B3,其经过的时间点分别为t1、t2、t3。同时,由轨道设计安装决定的B1与B2间的距离为(B2-B1),同样可得B2与B3间的距离为(B3-B2)。
由运动学方程,可得到:
列车在B1与B2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v2为:
v2=(B2-B1)/(t2-t1) (式1)
同理,列车在B2与B3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v3为:
v3=(B3-B2)/(t3-t2) (式2)
按上二式可算得,列车在B2与B3间线路上的平均加速度数值为:
a3=(v3-v2)/(t3-t2) (式3)
图2为本发明的利用地面应答器(2)的计程方法原理图。
按运动学方程,列车在B3以后线路上的任何时刻tX的计程sx为:
sx=B3+v3·(tx-t3)+a3·(tx-t3)2/2 (式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稳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稳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81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