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壳结构聚吡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2862.X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6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韩永芹;肖晋宜;申明霞;王圣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73/06 | 分类号: | C08G73/06;C08K7/00;C08K3/04;C08L7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曹翠珍 |
地址: | 21009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吡咯 多壁碳 纳米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具体地说,是通过三相界面聚合的方法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吡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可潜在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背景技术
聚吡咯(PPy)由于具有合成简单、导电性良好以及环境稳定性好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在传感器、电子器件、生物医学等领域。但纯PPy难溶、难熔、电导率不高。为了改善PPy的性能,可以将PPy与一些无机纳米粒子进行复合。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电化学等性能,骨架结构中含有sp2和sp3杂化的碳原子,且在其边壁和端帽部分存在大量结构缺陷,可与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发生掺杂,以其为导电粒子填充聚合制备的复合材料,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可同时得到提高,因此,将PPy与MWCNTs复合制备导电复合材料,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PPy/MWCNTs复合材料通常采用原位化学或电化学方法制备,原位聚合最终得到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理想微观结构是PPy对MWCNTs的完整包裹,MWCNTs与PPy之间能够形成所谓的核-壳结构,这种核-壳结构有利于克服MWCNTs的团聚现象,保证其在PPy基体中的均匀分散。可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和模板的方法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PPy/CNTs复合材料(参见:Zhang X,Zhang J,Wang R,Zhu T,Liu Z.Surfactant-directed PPy/CNT nanocables:synthesis,chacterization,and enhanced electrical properties,Chem.Phys.Chem.2004,5:998-1002.Zhang X,Zhang J,Liu Z,Conducting polymer/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 films made by in situ electropolymerization using an ionic surfactant as the supporting electrolyte.Carbon 2005,43:2186-2191.Wang J,Dai J,Yarlagadda T.Carbon nanotube-conducting polymer composite nanowires.Langmuir 2005,21:9-12.)这些方法得到的复合材料中PPy层往往较厚且不均一,同时由于CNTs在氧化剂体系中很容易团聚,得到复合材料中还有很多CNTs和PPy的团聚体。因此,要克服这一问题,必须想办法提高CNTs在溶液中的分散性并调控吡咯单体的聚合速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三相界面聚合制备核壳结构PPy/MWCNT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常温下即可反应,无需添加表面活性剂和模板。由这种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膜具有核-壳微观结构,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具有较高的比电容。
为了实现以上的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吡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吡咯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搅拌并利用超声波分散,形成溶液,备用,吡咯溶液的质量浓度是1.9-10.1g/L,较佳的范围是4.7-8.0g/L。吡咯使用前经重蒸,是为了使吡咯纯化,所述的有机溶剂可是正己烷、苯或甲苯的任一种。
(2)将多壁碳纳米管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并利用超声波分散,形成分散液;多壁碳纳米管分散液的质量浓度是0.7-1.9g/L。
(3)将氧化剂加入比重大于水的疏水溶剂中,超声,形成溶液;所述的疏水溶剂是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或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的任一种;所述的氧化剂是过硫酸铵、无水三氯化铁、九水硝酸铁或1-丁基-3-甲基四氯化铁的任一种。
(4)先将步骤(2)获得的分散液利用滴管缓慢注入步骤(3)获得的溶液中,然后再将步骤(1)获得的溶液利用滴管移至步骤(3)获得的溶液内,形成清晰的有机-水相界面;多壁碳纳米管与吡咯的质量比为1∶1-1∶9;吡咯溶液、多壁碳纳米管分散液与氧化剂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1∶1。
(5)静置反应12-24h,收集水相产物,并用水、乙醇反复清洗,烘干,获得聚吡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烘干温度是60℃,烘干时间是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28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特殊转动关节联动折叠电动车
- 下一篇:全液压履带式取装料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