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杆菌属菌株与内切褐藻胶裂解酶编码基因及制备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4529.2 | 申请日: | 201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4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杜昱光;黄李淑馨;李曙光;赵小明;曹海龙;刘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5/60;C12N9/88;C12N15/63;C12N1/21;C12N1/19;C12N1/15;C12N5/10;C12P19/00;A23L1/337;C12Q1/02;A61K38/51;A61P31/04;C1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杆菌 菌株 褐藻 裂解 编码 基因 制备 应用 | ||
1.黄杆菌属的菌株,其为黄杆菌S20,分类命名: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p.,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CGMCC NO.5026,保藏日期2011年07月05日。
2.一种来源于权利要求1所述菌株(Flavobacterium sp.S20)的内切褐藻胶裂解酶基因Alg2A,其核苷酸序列具有如下特征之一:
1)具有序列表中SEQ ID NO.1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
2)编码SEQ ID NO.2氨基酸序列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
3)具有与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限定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的同源性达到80%及以上,且能编码降解褐藻酸盐的蛋白质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切褐藻胶裂解酶基因编码的内切褐藻胶裂解酶,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如下特征之一:
1)序列表中SEQ ID NO.2从氨基端开始的第1-288或第23-288位氨基酸残基序列;
2)将序列表中的SEQ ID NO.2从氨基端开始的第1-288或23-288位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后,具有降解褐藻酸盐活性的蛋白质;
3)与序列表中SEQ ID NO.2所限定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到80%及以上且具有降解褐藻酸盐活性的蛋白质。
4.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切褐藻胶裂解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切褐藻胶裂解酶基因克隆入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宿主细胞,获得重组表达的内切褐藻胶裂解酶;
所述的重组表达内切褐藻胶裂解酶的表达载体,是指大肠杆菌表达载体、酵母表达载体、枯草杆菌表达载体、乳酸菌表达载体、链霉菌表达载体、噬菌体载体、丝状真菌表达载体、植物表达载体、昆虫表达载体、或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重组表达内切褐藻胶裂解酶的重组菌或转基因细胞系,是指大肠杆菌宿主细胞、酵母菌宿主细胞、枯草杆菌宿主细胞、乳酸菌宿主细胞、放线菌宿主细胞、丝状真菌宿主细胞、昆虫细胞,哺乳动物细胞中的一种。
6.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切褐藻胶裂解酶在褐藻酸盐降解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用途之一或二种以上;
1)用于断裂褐藻酸盐或褐藻多糖的糖苷键,获得褐藻酸盐寡糖;
2)用于降解红藻、或褐藻细胞壁中的褐藻酸盐组分,抽提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可用于食品及藻类研究;
或3)用于破坏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所形成的菌膜中褐藻酸钠成分,可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肺囊肿性纤维化症或其他感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切褐藻胶裂解酶Alg2A与其他褐藻胶降解酶混合后,用于协同断裂褐藻酸盐糖苷键方面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452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交系统中的确认重发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邻氯苯甲醛残液的工业化回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