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杆菌属菌株与内切褐藻胶裂解酶编码基因及制备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4529.2 | 申请日: | 201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4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杜昱光;黄李淑馨;李曙光;赵小明;曹海龙;刘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5/60;C12N9/88;C12N15/63;C12N1/21;C12N1/19;C12N1/15;C12N5/10;C12P19/00;A23L1/337;C12Q1/02;A61K38/51;A61P31/04;C1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杆菌 菌株 褐藻 裂解 编码 基因 制备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切褐藻胶裂解酶Alg2A的基因序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内切褐藻胶裂解酶的重组质粒和重组基因工程菌株。本发明的内切褐藻胶裂解酶Alg2A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农业、食品、饲料添加、医药及海藻遗传工程等领域。
背景技术
广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海藻资源,而其中主要由蓝藻、绿藻、红藻和褐藻四大类组成。褐藻胶(algin)是一种直链酸性多糖,在天然状态下,褐藻胶在褐藻细胞壁中主要的存在形式为水溶性褐藻酸钠(sodium alginate)、钾等碱金属盐类和水不溶性褐藻酸(alginic acid)及其与2价以上金属离子结合的褐藻酸盐类(alginates)。目前市场上的褐藻酸钠(商品名为海藻酸钠)或其他褐藻酸盐主要是从褐藻中获得。研究发现降解褐藻酸钠所得到的寡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比如免疫调节、促生长、诱导植物抗性和提高蛋白质稳定性等,因而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农业、食品、饲料添加和医药等领域(窦勇,广西轻工业,2009,10:12-13)。褐藻酸钠可用多种方法降解,包括化学降解法、物理降解法和酶降解法。化学降解法以酸降解为主,但该方法降解条件难以控制,操作较复杂,耗时长。物理降解法包括辐射法和超声法等,一般与其他降解法一起使用,降解产物的极限分子质量为50ku左右,不易制得寡糖。而用褐藻胶裂解酶降解褐藻酸钠具有降解条件温和,得率高等优点,且因为酶的底物专一性,能为后续研究寡糖化学结构提供信息,故而褐藻胶裂解酶逐步成为优先降解褐藻酸钠的方法。另外,褐藻胶裂解酶还能应用于肺囊肿性纤维化症的治疗、海藻饲料加工及海藻遗传工程等领域的研究(Wong TY et al.Annual Review of Microbiology,2000,54:289-340)。
褐藻酸裂解酶来源于海洋动植物和多种微生物(包括海洋细菌、土壤细菌和真菌)。褐藻酸钠裂解酶按其底物专一性可分为两大类:1,4-β-D-甘露糖醛酸片段裂解酶(Ec 4.2.2.3)和1,4-a-L-古罗糖醛酸片段裂解酶(EC 4.2.2.11)。至今,褐藻胶裂解酶的生产大多依赖原始产酶动植物或微生物来获得酶蛋白,此种方法虽然能有效的获得一定量的酶蛋白,但产量有限,成本较高,较难满足实际应用需求。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利用基因工程高效生产褐藻胶裂解酶的技术方法。Dong Eun Kim等根据已知的相关功能基因的相似序列设计PCR引物,从Streptomyces sp.ALG-5菌株中克隆到了一个褐藻胶裂解酶基因,并在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成功表达(Kim et al.Marine Biotechnology.2009.11:10-16)。采用这一策略必须对相关基因序列有一定的了解才能设计PCR引物,并且找到的是某一类结构或功能相似蛋白质中的新分子,较难发现全新的基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45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交系统中的确认重发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邻氯苯甲醛残液的工业化回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