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胺基取代环己基并冠醚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24924.0 | 申请日: | 201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8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叶钢;韦继超;白飞飞;王建晨;陈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23/00 | 分类号: | C07D3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史双元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胺基 取代 环己基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胺基取代环己基并冠醚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冠醚化合物因其对溶液中金属离子的选择性萃取能力,备受配位化学、萃取化学、水处理等研究领域的关注。在冠醚家族中,脂环族冠醚对于金属离子往往具有相对更佳的萃取络合能力,并且在有机溶剂中具有更优良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因此其用途也更为广泛。比如,二环己基-18-冠-6对溶液中Pb2+极高的络合系数就使之在含铅废水处理领域极具应用潜力(吴成泰等,《冠醚化学》,科学出版社,1992)。同时,在核燃料后处理流程中高释热放射性元素的萃取分离方面,脂环族冠醚也很好地展现了其价值。基于二环己基并-18-冠-6作为萃取剂,从高放废液中提取放射性90Sr2+离子的萃取流程已有报道,并通过了热实验的验证(王建晨,等.原子能科学技术,1998,32,57-62)。溶剂萃取过程中,该脂环族冠醚极好的油溶性,也极大地便利了有机相溶剂的选择。
然而,溶剂萃取过程中,作为萃取剂的脂环族冠醚分子不可避免会发生流失,造成处理成本增加。尤其是溶剂萃取的环境往往是含有较强的酸性,众多的游离质子通过与冠醚环上的氧原子形成氢键,更会增大冠醚化合物转移到水相的倾向,从而增大损失量。因此,人们希望对脂环族冠醚进行化学修饰,使之带上活性反应基团,并由此制备性能更佳的衍生物,或者通过活性基团的化学反应,将其键合于惰性固相载体上,通过萃取色谱技术,来实现对溶液中相应金属离子的分离。这其中,胺基取代的环己基并冠醚,由于胺基的高反应活性,自然是备受大家青睐的选择方案之一。
脂环族冠醚的合成通常是基于相应的苯并冠醚或二苯并冠醚,在一定的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利用高压氢气对苯环进行氢化还原。从有机合成设计的角度讲,若要制备胺基取代的环己基并冠醚,在已经得到脂环族冠醚的基础上进行胺基化是很难实现的,一般都需要利用相应的芳香族冠醚芳环上电子云富集的特点,先通过硝化反应并还原硝基得到胺基取代的苯并冠醚,然后再经催化氢化还原苯环得到期望的产物。这个过程中,由于芳环上硝基、胺基的引入,使得其催化氢化过程相比之前变得复杂,因此胺基取代的脂环族冠醚合成相对来讲较为困难,一直以来相关研究也比较少。L.R.Sasykova曾报道过二胺基二环己基并冠醚的合成,其做法即是基于二硝基二苯并冠醚,先还原硝基得到二胺基二苯并冠醚,然后再通过催化加氢还原苯环得到相应产物(Sasykova,L.R,Izvestiya Ministerstva Nauki--Akademii Nauk Respubliki Kazakhstan,Seriya Khimicheskaya,1996,(6),50-52)。其合成过程分两步进行较为繁琐,且选择价格昂贵的Rh、Pt等催化剂,成本较高。N.A.Tsarenko在专利SU 981318A119821215中报道了二胺基二环己基并-18-冠-6的合成,但其实验条件极为苛刻,高活性的催化剂Raney Ni用量很大(10-100wt.%),且反应所需的温度(130-150℃)和压力(150-250atm)均很高。
金属钌催化剂属于一类产量较多的铂族催化剂,相对于铑、铂等贵金属价格低廉。Pichler最早报道了将钌、氢氧化钾和硝酸钾混合熔融、制成水溶性的钌酸钾,再通过乙醇还原可得到Pichler催化剂(Pichler,H.et al.,Advances in Catalysis,1952,4,291)。Pichler钌催化剂催化性能优异,成本低廉,尤其是对催化剂毒物极不敏感,因此,在催化氢化合成领域一直被广泛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胺基取代环己基并冠醚的合成方法,解决现有胺基取代环己基并冠醚合成工艺步骤繁琐,反应条件苛刻,以及催化剂成本高的问题。
一种胺基取代环己基并冠醚的合成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将硝基取代苯并冠醚溶解于溶剂中,搅拌均匀,得到溶剂体系;
(2)将Pichler钌催化剂经活化处理后,分散于溶剂中,再加入到步骤(1)制得的溶剂体系中;
(3)控制反应体系温度60-135℃,氢气压力5-15MPa,保持搅拌,反应4-24小时;反应温度优选为75-110℃,氢气压力优选为6-8MPa,反应时间优选为6-12小时;
(4)反应结束后,滤除Pichler钌催化剂并蒸除溶剂和沸点低于90℃的物质,得到胺基取代环己基并冠醚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49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