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快开门装置的提升和旋转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5094.3 | 申请日: | 201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6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杨云兰;邹峰;李猛;李文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油管道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3/22 | 分类号: | F16J1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金杰;任清汉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开门 装置 提升 旋转 机构 | ||
1.一种用于需要快速开启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快开门装置的提升和旋转机构,包括快开门装置、提升和旋转机构;提升和旋转机构与快开门装置连接;快开门装置包括移动圆形门(5);提升和旋转机构(1)包括提升部件(2)、旋转部件(3)和联结部件(4);提升部件(2)安装在移动圆形门(5)的中间,提升部件(2)设置成沿着竖直方向移动圆形门(5);旋转部件(3)在水平方向上旋转快开门装置和提升部件(2);联结部件(4)的一端与提升部件(2)固定联结,另一端与所述旋转部件(3)固定联结;联结部件(4)包括条形板(41)、管状连接件(42)以及加强件(43),在条形板(41)的两端设置开口,一端的开口用于圆管(24)穿过,另一端的开口用于管状连接件(42)穿过,并且管状连接件(42)与条形板(41)焊接,加强件(43)分别与条形板(41)以及条形板(41)上部的管状连接件(42)焊接;其特征在于提升部件(2)包括:电机I(21)、丝杆(22)、管状体(23)、圆管(24)以及圆环连接件(25),其中,电机(21)的动力输出端与丝杆(22)的一端连接;丝杆(22)的另一端与圆管(24)的一端连接;管状体(23)的一端设有连接部件(26),通过螺丝将连接部件(26)与所述联结部件(4)的一端固定连接,以及圆管(24)和丝杆(22)的部分设置于管状体(23)内;圆环连接件(25)将圆管(24)的另一端与圆形门(5)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旋转部件(3)包括电机II(31)、转轴(32)、支撑座(33)以及圆盘(34);电机II(31)输出轴与转轴(32)一端可拆卸连接以驱动所述转轴(32);转轴(32)设置在支撑座(33)内,支撑座(33)与所述快开门装置的端法兰(51)可拆卸的连接;圆盘(34)与转轴(32)另一端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以及圆盘(34)与联结部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开门装置的提升和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提升部件(2)还包括设置在管状体(23)内导向的衬套(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开门装置的提升和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用双向法兰(27)将电机I(21)与管状体(23)固定连接,或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将两者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开门装置的提升和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柱(24)的形状是一端为球状结构的圆柱;圆环连接板(25)是有凸缘的圆环,圆环连接板(25)将圆形柱(24)的球状结构容纳在凸缘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开门装置的提升和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提升部件还包括导向件(29),它是“T”形块;管状体(23)及其连接部件(26)以及内套的衬套(28)设置开口,圆形柱(24)侧部设置槽;导向件(29)的腿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槽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开门装置的提升和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提升和旋转机构(1)还包括“7”字形导向板(6)以及“z”字形导向板(61),“7”字形导向板(6)水平延伸的一端与所述联结部件固定连接,“z”字形导向板(61)一端与圆形门(5)固定连接,“z”字形导向板(61)另一端设置有槽口,槽口与“7”字形导向板(6)竖直延伸的一端相配合,以在竖直方向导向;“7”字形导向板(6)在条形板(41)的中央部进行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开门装置的提升和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是焊接或是利用螺栓与螺孔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或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开门装置的提升和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2)为多级台阶式转轴,多级台阶式转轴的小端与电机II(31)的输出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开门装置的提升和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33)两侧一体形成的翼板与快开门的端法兰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油管道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油管道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509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