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炼钢方法及其应用以及一种连铸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7130.X | 申请日: | 2011-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0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盛;黄登华;陈怀杰;李利刚;聂绍刚;雷辉;彭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28 | 分类号: | C21C5/28;C21C7/06;C21C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浩然;周建秋 |
地址: | 617067***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炼钢 方法 及其 应用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炼钢方法及其应用以及一种连铸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炼钢工艺通常包括转炉炼钢、氩站吹氩、LF炉精炼、RH真空精炼等步骤,而传统的炼钢生产工艺流程在生产高品质钢的质量控制上,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如利用LF炉进行造渣精炼、调温处理,利用RH真空精炼处理可以进一步去除夹杂和合金成份微调,具体可见如图1所示的传统炼钢工艺流程示意图。但是,在一些普通钢的冶炼上,则一般不需要利用RH真空精炼处理,也不需要利用LF炉进行造渣精炼,而只将LF炉作为加热的工具进行温度控制。因此,往往会因为受场地限制的原因,以及由于工艺线路复杂的原因,从上工序到下工序往往需要钢包运输车、回转台、吊车吊运等,因此存在炼钢工艺的工序时间较长,过程温降大,LF炉加热时间长而导致能耗增加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时间短、温降小、能够降低能耗并降低成本的新的炼钢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总结对现有技术中的部分钢种的传统工艺参数进行了统计,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
由上表1中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氩站出站温度要远远大于连铸中包需要的温度,但是由于工艺的需要,必须经过各种倒运到LF炉,造成平均节奏时间长达90.26min,如果过程温降按1℃/min计算,则必须对LF炉加热才能满足浇注的需要,LF炉加热升温速度一般为3-4℃/min,统计数据平均加热时间为13min。由此可见,现有的传统工艺耗时较长,因此,会在无形中增加能耗和炼钢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炼钢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使用转炉进行初炼,然后将初炼得到的钢水出钢到钢包中;
(2)在出钢过程中,在进行合金化之前对钢水进行增碳并进行选择性脱氧,使以钢水的总重量为基准,钢水的活度氧含量为≤100ppm,使得钢水中碳含量调整为钢种成分要求的下限和中限之间,其他成分调整为钢种要求的中限;并在出钢后,向钢水表面加入熔渣发泡剂以吸附钢水中的夹杂,所述熔渣发泡剂的发气量为大于或等于90升/千克;
(3)在出钢后对钢包中的钢水进行吹送氩气将钢水进行调温处理,并根据钢水成分进行选择性喂铝和喂碳,使以钢水的总重量为基准,钢水的活度氧含量为≤50ppm,使得钢水中碳含量调整为钢种成分要求的中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炼钢方法在冶炼普通碳素钢或合金钢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连铸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冶炼得到的钢水注入中间包并从中间包浇注到结晶器中以被连续拉动和冷却,其中,所述冶炼得到的钢水为通过本发明所述的炼钢方法得到的钢水。
如上述分析可知,在一些普通钢的冶炼上,不需要进行RH真空处理,也不需要在LF炉进行造渣精炼,LF仅作为加热的工具进行节奏和温度的控制,因此,传统工艺的工艺路线太长,各种运输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LF炉加热也仅是补充了过程钢包的温降,会造成大量的能耗浪费。为此,本发明的发明人尝试采用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模式,即,不经过精炼工序,而是经转炉氩站对成分和温度直接进行控制,直接到后续的连铸浇铸。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炼钢方法不但能够对钢水成分进行精确控制,还能够对炼钢的节奏进行调控,是一种工艺时间短、温降小、并能够降低炼钢的能耗并实现低成本炼钢的新模式,且本发明的炼钢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钢,特别是普通碳素钢或合金钢的冶炼。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传统炼钢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炼钢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炼钢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使用转炉进行初炼,然后将初炼得到的钢水出钢到钢包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71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