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榛粕蛋白饮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28260.5 | 申请日: | 2011-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6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田宝江;窦景山;纪欣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铁岭三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38 | 分类号: | A23L2/38;A23L1/29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俞鲁江 |
地址: | 11261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蛋白 饮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的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是涉及榛粕蛋白饮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饮料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农作物或植物果实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植物蛋白饮料发展很快,如承德的杏仁露、上海的长生奶、海口的椰子汁、广州等地的豆奶,都被认为是高档次的营养饮料而倍受欢迎,特别是杏仁露和豆奶更是长盛不衰。由于植物蛋白饮料不同于一般的酸性饮料,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其生产加工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在生产中易出现分层、变质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营养价值高、口味好的榛粕蛋白饮料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以榛仁经冷榨脱脂后得到的榛粕为原料进行加工。
具体步骤为,
(1)榛粕的制备
将脱壳后的榛仁装入液压榨油机中,于40MPa下榨至不出油为止,得到冷榨脱脂榛粕饼;
(2)烘烤灭酶:
将脱脂榛粕饼粉碎至40~60目,于110~120℃下烘烤10~30min;使榛粕产生令人愉悦的香气,使成品具有较好的风味。同时使脂肪氧化酶失去活性,并破坏了抗营养因子。
(3)浸泡
将烘烤灭酶后的榛粕置于PH=7.0~7.8,0.2~0.3wt%的碳酸氢钠溶液中,50~60℃下浸泡1~2小时,过滤后将滤饼继续浸泡1~2次,滤饼备用;以降低浆液的色泽,去除苦涩味。
(4)制浆
向经过浸泡的榛粕中加入PH=7.2~7.5, 0.2~0.3wt%的磷酸二氢钠溶液,二者的料液比为1:10~15g/g,混合后置于打浆机中磨浆,然后将浆液过200目筛,滤液备用;
(5)调配
向步骤(4)得到的滤液中加入白砂糖、异VC钠、复合乳化稳定剂,混均得到原浆液,m滤液:m白砂糖:m异VC钠:m复合乳化稳定剂=1000:70~80:0.1~0.3:2~3;
(6)精磨、均质
将调配好的原浆液用胶体磨精磨两次,并在35~40 MPa压力下均质2~3次;
(7)杀菌、灌装、包装。
步骤(1)中的榛仁未经脱皮处理。
步骤(3)中用0.2wt%的磷酸二氢钠溶液,于60℃下浸泡榛粕2h。
步骤(5)中:m滤液:m白砂糖:m异VC钠:m复合乳化稳定剂=1000:75:0.2:3。
步骤(5)中的复合乳化稳定剂为黄原胶、琼脂、吐温、CMC、单甘脂或脂肪酸蔗糖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榛果仁经过冷榨脱除脂肪后得到的榛粕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5%以上,大部分微量元素和部分维生素仍存在于榛粕中,因此榛粕是植物蛋白饮料非常理想的的原料,使榛子油加工后的副产品得到了充分利用,大幅度提高了榛粕的附加值。
榛果仁经过冷榨脱除脂肪后得到的榛粕中含有约10~13%的脂肪,正是植物蛋白饮料理想的脂肪含量,既可以使榛粕蛋白饮料保留榛子的特殊香味,又避免了因榛仁脂肪含量过高,在加工过程脱除脂肪的工艺过程,减化了榛子蛋白饮料的加工工艺,保证了蛋白饮料的质量,原汁、原味、原色,既保持了榛子固有的品质特性,又解决了青少年特别是少年儿童喝蛋白饮料发胖的世界难题。
制得的终产品均匀稳定,具有榛子饮料的风味,理化指标:蛋白质质量浓度≥30.0 g/L,砷(以As计)质量浓度≤5.0 mg/L,铅(以Pb计)质量浓度≤0.3 mg/L,铜(以Cu计)质量浓度≤5.0 mg/L;
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100个/mL,大肠菌群≤3个/dL,致病菌未检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榛粕的制备
将脱壳后未去皮的榛仁装入液压榨油机中,于20MPa下榨至不出油为止,得到冷榨脱脂榛粕饼;
(2)烘烤灭酶:
将脱脂榛粕饼粉碎至40目,于120℃下烘烤30min;使榛粕产生令人愉悦的香气,使成品具有较好的风味。同时使脂肪氧化酶失去活性,并破坏了抗营养因子;
(3)浸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铁岭三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铁岭三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82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