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解析法的船舶推进轴系纵向强迫振动计算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433478.X 申请日: 2011-12-22
公开(公告)号: CN103177171A 公开(公告)日: 2013-06-26
发明(设计)人: 周瑞;管文生;杨义顺;王丹;彭戈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主分类号: G06F19/00 分类号: G06F19/00
代理公司: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31107 代理人: 冯和纯
地址: 430064 湖北省***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解析 船舶 推进 纵向 强迫 振动 计算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船舶推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解析法的船舶推进轴系纵向强迫振动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船舶推进轴系是一个弹性系统,因此在推进主机产生的径向力以及在不规则伴流中螺旋桨产生的周期性变化的纵向推力作用下,推进轴系将产生纵向振动现象。当轴向激振力频率与纵向振动固有频率相同时,轴系会发生纵向共振。此时,推力轴承、传动齿轮及推进主机都将承受附加的轴向交变负荷和弯曲应力,极易引起疲劳破坏。因此,在船舶推进轴系设计时,需要进行纵振计算。

船舶推进轴系纵振计算分为自由和强迫振动两个方面内容,前者计算轴系的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后者计算轴系在激振力作用下的振幅和交变推力。轴系纵向自由振动计算通常采用离散化的集总参数模型,采用的计算方法包括解析法、有限元法和传递矩阵法等,利用这些方法可以精确地对推进轴系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进行计算分析。纵向强迫振动计算采用的模型与纵向自由振动相同,但是需要考虑系统中激励和阻尼的影响。

现有的船舶轴系纵振计算指导性技术文件(CB*/Z 337-1984)对系统中的激励和阻尼均以功的形式给出,即主机激励功、螺旋桨激励功、轴承阻尼功、螺旋桨阻尼功和轴段滞后阻尼功等,没有明确地给出激振力和阻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因此只能采用近似算法,如能量法或放大系数法,对强迫振动进行分析,而不能采用解析法、有限元法和传递矩阵法等精度更高的计算方法。

近年来,国内相关学者给出了主机和螺旋桨激振力以及轴承和螺旋桨阻尼系数的计算公式,比如参考文献《船舶推进轴系振动》(陈之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和《动力装置振动数值计算》(张志华,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但是,关于轴段滞后阻尼(内阻尼)系数的计算和处理方式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基于解析法的船舶推进轴系纵向强迫振动计算方法。通过推导纵向振动轴段的滞后阻尼系数,使得解析法可应用于推进轴系纵向强迫振动响应的计算,从而提高了计算结果的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基于解析法的船舶推进轴系纵向强迫振动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原始数据输入,构建系统的质量及刚度矩阵;

步骤二、计算系统的激振力和质量阻尼系数,构建激振力列向量和质量阻尼系数矩阵;

步骤三、计算轴段的滞后阻尼系数,修正系统刚度矩阵;

步骤四、求解微分方程,计算推进轴系纵向强迫振动响应。

所述的步骤三包括如下步骤:

1、计算轴段的滞后阻尼功;

2、计算轴段的滞后阻尼系数;

3、修正系统刚度矩阵。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解析法的船舶推进轴系纵向强迫振动计算方法运算简便,易于实现,解决了采用解析法进行推进轴系纵振响应计算时轴段滞后阻尼系数的处理问题,提高了计算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程序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推进轴系纵向振动计算模型。

图3为轴系中推力轴承处纵向强迫振动的位移幅值。

图4为轴系中推力轴承处纵向强迫振动的交变推力幅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如图1、2、3和4所示,本发明的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原始数据输入,构建系统的质量及刚度矩阵

本实施例中,轴系纵振离散化集总参数模型如图2所示,包括从螺旋桨到推力轴承之间的轴段。其中,M1为螺旋桨的集中质量,M2~M9为轴段简化后的集中质量,K1~K8为轴段的纵向刚度,K9为推力轴承及其基座的合成刚度。

考虑到计算误差,推力轴承的基座刚度分6档进行计算,即K9分别取6个不同的刚度值。                                                式中:n为集中质量个数。

第二步:计算系统的激振力和质量阻尼系数,构建激振力列向量和质量阻尼系数矩阵。

本实施例中,只有螺旋桨为激励源,其纵向激振力计算公式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未经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34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