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动体的自行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46878.4 | 申请日: | 201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7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福井昭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涩谷;家研贩壳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5F1/16 | 分类号: | E05F1/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动体 自行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进行去路动作至自行开始位置的可动体进行自行去路动作而移动至去路动作结束位置的可动体的自行机构。
背景技术
当快速关闭滑门时,存在滑门与门挡发生冲击性抵接而发出大的碰撞音的问题。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可动体的自行机构,在滑门(可动体)的自行开始位置通过弹键装置所包含的捕捉器来捕捉撞击器(触发器)后,通过拉伸螺旋弹簧对捕捉器施力而使滑门进行去路动作直至停止位置(去路动作结束位置)。在专利文献1中,对捕捉器的移动施加阻尼器产生的阻力,对滑门(可动体)施加制动力,使滑门从该赋予制动力的位置缓慢地移动至关闭位置。
具体而言,如专利文献1的图10所示,捕捉器由捕捉器基体、能够进退的滑动件、对滑动件向前进方向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捕捉器基体上的一对抱持片构成。
当滑动件前进时,滑动件的肩部被一对抱持片的基端部附近的连系突部按压,由此通过滑动件使一对抱持片向外转动。由此,一对抱持片的锁定部与设置在基体部上的被锁定部卡合,捕捉器保持在基准位置。
另外,在撞击器(触发器)按压滑动件的头部而使滑动件克服压缩螺旋弹簧的作用力后退时,通过后退的滑动件的一对腭(あご)部按压一对抱持片的基端部附近的连系突部。由此,一对抱持片向内转动,上述锁定部与被锁定部的卡合被解除,拉伸螺旋弹簧使滑门向停止位置(去路动作结束位置)移动。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57003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滑门碰撞门挡的声音减小,但存在尤其在回路动作时作为内部的动作音而产生碰撞音的问题。
本申请发明者考虑在专利文献1中产生内部的碰撞音的原因如下。即,各抱持片的连系突部与滑动件的对应的肩部的接触面的法线相对于滑动件的进退方向所成的角度大致为25度。
当从停止位置进行回路动作后的可动体到达自行开始位置时,在压缩螺旋弹簧的施力下的滑动件向前进位置前进,一对抱持片向外向转动,撞击器(触发器)的抱持被解除且一对抱持片的锁定部与设置在基体部的被锁定部卡合。
在该卡合时,当受到一对抱持片向内转动方向的冲击反力时,该冲击反力被转换成使滑动件克服压缩螺旋弹簧而后退的力,因此滑动件与一对抱持片产生微小的跳动等,在滑动件和一对抱持片上产生的冲击振动容易持续,可以想到的是,这成为内部的刺耳的碰撞音。
另外,为了使锁定部与被锁定部的卡合不在冲击下脱离,必须使用作用力高的压缩螺旋弹簧。这也成为锁定部与被锁定部使卡合音变大的原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格外降低内部的碰撞音的可动体的自行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涩谷;家研贩壳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涩谷;家研贩壳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68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样品载网盒
- 下一篇:一种止捻器挡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