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铟萃余液、锌浮渣中回收锌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2122.0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0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林文军;刘一宁;廖贻鹏;朱北平;魏文武;周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9/30 | 分类号: | C22B19/30;C22B3/42;C22B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铟萃余液 浮渣 回收 方法 | ||
1.一种从铟萃余液、锌浮渣中回收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含氯锌浮渣加入装有含氯铟萃余液的反应槽中,搅拌状态下进行中和反应,反应完成后压滤,得到中和渣和中和液;
B、将步骤A的中和液输入装有改性树脂的离子交换柱中,控制中和液流速,进行树脂交换脱氯,完成后得到氯含量低于0.3g/L的硫酸锌溶液,所述硫酸锌溶液返锌系统净化回收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锌浮渣中氯含量为0.5-1wt%,所述的铟萃余液中氯含量为1-3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铟萃余液中硫酸的浓度为50-90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中和反应的条件为:反应温度为60-80℃,反应时间为1-1.5h,反应终点pH值为4.0-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改性树脂为940-萃淋树脂,中和液的流速为0.5-1m3/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离子交换柱中的改性树脂吸附氯达到饱和后,再进行解吸,得到再生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吸的步骤为:将解吸剂输入已吸附氯达到饱和的离子交换柱中,所述解吸剂为稀硫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硫酸的浓度为5-10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212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