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中卸式水泥生料磨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2132.4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9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庞强;苑明哲;王斌;罗先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C04B7/38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周秀梅;许宗富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中卸式 水泥 生料 系统 智能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中卸式水泥生料磨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利用基于黑板模型的专家系统结构,处理生料粉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工况,同时协调粗粉仓和细粉仓料位的合理分配的一种智能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水泥生料粉磨是一个包含物质传输、(热量交换、)机械碾磨和两相流动的复杂工业过程。粉磨系统的控制难点主要在于过程延迟、内部耦合以及破碎粉磨过程固有的非线性。过程延迟主要在于成品粒度分析延迟以及物料传输延迟。耦合在于:1)选粉机转速不仅影响成品粒度,还会通过回粉流量影响磨机填充率(磨机负荷);2)喂料流量的变化当然会影响磨机负荷,进而影响磨机出料流量,而磨机出料流量对于成品粒度也有一定影响。
同时磨机内部的填充率无法精确测量,现在采用的电耳和磨机主轴震动信号,都会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同时信噪比比较小,应用并不理想,现在只是作为操作员的一个参考信号,但是它是反映磨机是否发生堵磨等异常工况的重要参数。工业生产现状是磨机通常工作在远离最优工作点的区域,以保证不堵磨,所以磨机的出力总是达不到最大。同时水泥生料的粒度不能在线检测,只能通过实验室每1~2小时左右进行一次筛余测试,因此水泥生料质量波动很大。
中卸式水泥生料磨系统的控制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场采集数据的信噪比较小,无法对操作变量、被控变量的数据进行正常的使用,需要进行滤波等技术处理。2)由于喂料对磨机料位的控制存在大延迟,很难及时对磨机料位进行调整,需要采取预测和补偿的方式对喂料进行提前控制。另外,需要选择合适的控制步长,既要保证控制的及时性,又不能对喂料操作过于频繁,对设备造成损害,减少设备使用寿命,同时频繁的调节喂料也会影响整个生料粉磨系统的稳定运行。3)中卸式水泥生料磨的粗粉仓和细粉仓相互存在耦合,需要对两个料仓进行协调控制。4)要在保证粗粉仓和细粉仓都不堵磨的前提下,要求粉磨系统的产量尽量提高,实现磨机负荷的最优化,以降低单产能耗。5)在实际运行过程,会出现各种复杂的工况,其中比较严重的就是堵磨工况,要对各工况进行辨别,针对各种工况进行相应操作控制,同时要在堵磨之前采取及时的调整和保护措施,保证不发生堵磨。
在工业现场工作的控制设备时常会产生电磁脉冲,这种电磁脉冲的宽度极窄,幅值极大,因此,这种干扰只影响个别采样数据,并且受干扰的采样数据与相邻的采样数据相差极大。如果采用算术平均值法或滑动平均值法,受干扰的采样数据将会对计算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抗干扰效果。
在工厂的实际操作运行当中,操作员主要是采取被动式修复的策略,即磨机运行一段时间后,如果发现磨机运行异常,或异常趋势明显时,采取动作,一般前后两次操作的时间间隔较长,这种操作方式很难实现对磨机运行的及时调整,尤其是夜班生产,操作员的集中力下降,很容易出现磨机运行状态的大幅波动,由于调整不及时,甚至会导致磨机停机重启,严重时会发生堵磨。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DCS中提供的数据趋势曲线,没有经过滤波处理,信噪比比较小,导致趋势在短时间内无法正确分辨,另外也存在人工操作的速度比较慢的问题,操作员不可能短时间内不断地对磨况进行判断,然后做出调整。但是,两次操作时间间隔长一点有一种好处,就是能够保持磨机的平稳运行,因为物料从配料料斗出来,经过皮带称、传送带、提升机、以及物料在磨内的停留时间,存在很大的一段时间延时,如果频繁修改操作量,会导致磨机运行不稳。
水泥生料磨的负荷优化除了考虑料位要运行在磨机的最大出力点,实际生产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要考虑进去,那就是粉磨系统的稳定运行状况,因为粉磨系统是一个大滞后、强耦合、非线性的系统,系统稳定下来需要很长的时间,少则10几分钟,多则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如果磨机不能够很稳定的运行,最终将影响生料的合格率,同时磨机主轴震动会比较厉害,增加耗电量和磨损。当磨机喂料不断向最优点优化调整的过程,常常会打破原来系统的稳定运行状态,有时这种调整会得不偿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21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测量蒸汽流量的差压式流量计和测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气动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