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车辆接地装置碳粉收集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3276.1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3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乐;张雄飞;李言义;陈国宝;史玉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15/20 | 分类号: | B61F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陈磊 |
地址: | 26611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接地装置 碳粉 收集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速行驶轨道车辆的碳粉收集装置及其方法,属于轨道交通与机械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现有干线铁路的提速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为满足轨道车辆的高速运行而针对转向架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为保证在车辆内部形成的回流电或者静电,能够安全地实现接地处理,通常在转向架底部设置有专用的接地装置。接地装置较为普遍地采用碳刷与金属摩擦盘(或摩擦环),通过两者的摩擦接触以将构架一侧传来的回流电以及静电传递至车轴,最终经车轮导入车辆行驶所经过的轨道、地面。
由于碳刷与摩擦部件为相对摩擦式接触,两者被保持于良好的密贴状态从而保证良好的导电性能。摩擦部件随着车轴的旋转而旋转,碳刷固定于构架一侧而相对地静止。碳刷质地较软,在与摩擦部件的摩擦作用下会产生一定量的碳粉。
为了防止碳粉从摩擦部件与内腔缝隙中进入到轴承等部件内部而导致部件损坏,通常会采取诸多密封措施来加以阻隔。长时间使用后碳粉在接地装置内腔聚集得较多,此类阻隔式防尘措施并不理想。
随着车辆的运行,碳粉会逐渐产生并在腔体内聚集。如果聚集过多,就容易造成碳粉从迷宫防尘结构处进入轴承,造成轴承损坏。或者从支架和碳刷的缝隙处进入其他部位,引起结构损坏、电流传递混乱等问题。
若定期拆卸、更换接地装置,则又会增加现场施工的工作量与操作难度,这对于部件养护与车辆正常使用提出了较为棘手的待解决课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述的轨道车辆接地装置碳粉收集装置及其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采取在线收集、集中清除的收集装置与方法,通过在接地装置内腔底部增设一碳粉收集槽以收集碳粉。该内部凹槽连通于外部,既可随机排出碳粉,也可将碳粉收集槽加以封堵而定期排空,以期及时地排出碳粉、保护接地装置内部部件不受损坏。
更具创造高度的发明目的在于,优化接地装置的内腔结构,在实现碳粉定向收集与清除的基础上,降低碳粉清除操作的难度、进一步地提高内部部件之间的防尘性能。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所述轨道车辆接地装置碳粉收集方法如下:
连接于转向架构架与车轴之间的接地装置,通过碳刷与金属摩擦件之间的摩擦接触将电荷向车轴方向传送。
与现有技术的区别之处在于,在碳刷与金属摩擦件摩擦接触部位的下方,设置一可连通于接地装置外部的碳粉收集槽,从而在碳粉收集槽内部集中收集碳粉并向外部排出。
如上述基本方案,为避免碳粉过多地在接地装置内部聚集,通过增设的碳粉收集槽将碳粉集中式的收集。碳粉在其重力作用下,会逐渐沉入到碳粉收集槽中而不会占用接地装置内部的工作空间。
由于碳粉收集槽连通于外部,既可产生碳粉后立即排出,也可将碳粉收集槽加以封堵而定期排空。
为进一步地优化接地装置内部结构,可采取如下改进措施,即将接地装置的壳体通过一次成型工艺加工出一具有内凹结构的、底部设置有排出孔的碳粉收集槽。
碳粉收集槽与接地装置的壳体融合为一体式结构,方便碳粉即时地沉入到碳粉收集槽中而不会被导入其他部位,碳粉收集得较为彻底。
针对碳粉可能会粘附在壳体内壁上或折角处而不易排出,为方便定期排空时碳粉从内腔环境中较容易地被导出,可在接地装置的壳体顶部设置一进气孔,将外部空气导入至内部,通过气流将碳粉吹扫并向外部排出。
在进行排出碳粉作业时,可使用诸如带有细管的吹风机等工具,将外部空气导入到接地装置的壳体内部,从而施加一定的向下气压,更利于碳粉沿气流方向、自上往下地从排出孔排出。
为采取定期排空式的清除作业,可将排出孔设置有内螺纹,使用螺纹堵将排出孔加以封堵。
平时使用螺纹堵将碳粉收集槽进行密封,需排出碳粉时可将螺纹堵方便地取下,清除碳粉后再进行封闭。
更为细化与优选的内部防尘措施是,可在金属摩擦件与壳体之间设置有迷宫式防尘结构。通过多个折角的配合,以进一步地达到防止碳粉进入轴承的目的。
基于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和上述碳粉收集方法,还可实现下述轨道车辆接地装置碳粉收集装置:
在接地装置的壳体内部安装有金属摩擦件,金属摩擦件通过法兰安装于车轴,在连接于壳体的支架内部安装有碳刷,壳体安装于转向架构架。
与现有技术的区别之处在于,在壳体底部设置一内凹的碳粉收集槽,碳粉收集槽通过排出孔连通于接地装置外部。
为改善碳粉收集装置的使用效果与作业效率,可在壳体的顶部设置一进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32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