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变速器空档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6389.7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3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姜凤翔;刘小根;韩涌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02 | 分类号: | F16H61/02;F16H59/54;F16H59/36;F16H59/7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变速器 空档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档控制的控制方法。
技术背景
目前AT自动变速器车换档模式一般为P、R、N、D、3、2、L,P档在停车时使用,R在倒车时使用,N为空档,D、3、2、L为前进档。当遇到红灯需要停车时,大多数用户都会用D档同时踩刹车,与空挡相比,这时因自动变速器一直工作在低效率区,增加了油耗和排放;另外发动机的振动和噪声也会通过传动系统传递到整车上,导致车内方向盘、换档手柄发抖。
若等待时间过长,用户才会从D档换到N档,虽然可以避免传动效率损失及整车NVH噪声大,但再次起步时,必须从N档换到D档,增加了起步时间;而且N换D的冲击一般较大,驾驶性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自动变速器D模式下的空档控制方法,可以在D模式刹车等待红灯的情况下,变速器自动从D档换到N档,以降低发动机油耗和排放,同时降低传动系统的噪声;当松开刹车后,变速器自动从N档换到D档,而换档器始终停在D模式,从而减少了起步时间。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控制方法:
所述方法是在自动变速器常用D模式上,增空档控制模式,步骤如下:
(1)由刹车控制器发出刹车信号,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器TCU进行接收此信号。
(2)判断换档器位置,若在D、3、2、L前进档时,进入车速判断;
若在P、R、N档,退出空档模式
(3)判断车速,若车速为零时,进入发动机转速判断;
当车速大于零时,退出空档模式。
(4)判断发动机转速,若发动机转速小于设定转速,进入刹车信号判断;
当发动机转速大于1000rpm时,退出空档模式。
(5)判断刹车,若刹车为真,进入坡度判断;
当刹车为非时,退出空档模式。
(6)判断坡度,坡度值由TCU根据当前车速进行计算,且是停车前的计算值,若坡度小于设定值时,进入空档模式;
本发明方法是根据刹车状态信号进行控制,此信号由刹车控制器(ESP或者ABS)发出,自动变速器控制器TCU进行接收。当刹车信号为真时,TCU控制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是否需要进入空档控制模式。为了避免高速踩刹车进入空档、陡坡空档起步溜坡等情况的出现,只有换档器处在D档、发动机转速较低、车速为零、坡度不陡的情况下才允许进入空档控制模式。当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即使踩刹车,也不允许进入空档控制。
本发明根据变速器档位、刹车情况、发动机转速、车速、坡度等信号,判断是否进入空档控制模式,在降低发动机油耗、排放的同时,同时降低传动系统的噪声,减少起步时间,保证整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空档控制功能从启动到结束的示意图;
图2是空档控制功能进入条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控制逻辑方案和具体实施方式,应结合附图参看以下的详细说明。
图1是自动变速器进入空档控制模式示意图:
1)当TCU接收到刹车信号时,为了防止驾驶员改变意图,突然松刹车,需要延迟500ms开始分离结合离合器,变速器输出轴转速开始上升直到与空档状态相同的转速,动力传递完全中断。
2)当TCU接收刹车松开信号时,离合器开始结合,变速器输出轴转速开始下降直到为零,离合器完全结合,动力传递建立,等待起步。
图2是空档控制功能进入条件示意图:
1)判断换档器位置,若在D、3、2、L等前进档时,进入车速判断;
若在P、R、N档,退出空档模式。
2)判断车速,若车速为零时,进入发动机转速判断;
当车速大于零时,退出空档模式。
3)判断发动机转速,若发动机转速小于1000rpm,进入刹车信号判断;
当发动机转速大于1000rpm时,退出空档模式。
4)判断刹车,若刹车为真,进入坡度判断;
当刹车为非时,退出空档模式。
5)判断坡度,坡度值由TCU根据当前车速进行计算,且是停车前的计算值,若坡度小于9%时,进入空档模式;
当坡度大于9%时,退出空档模式。
本发明是在自动变速器常用D模式上,增空档控制模式;并根据换档器位置、车速、发动机转速、刹车信号、坡度进行判断是否进入空挡模式。在降低发动机排放的同时,又不影响D模式驾驶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63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树脂绝缘干式变压器线圈
- 下一篇:摩托车后挡泥板前段的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