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集分离内源转录因子及其复合物的方法及其专用转录因子串联结合序列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7108.X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7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秦钧;丁琛;刘琼明;刘明伟;刘万霖;宋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美国贝勒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11 | 分类号: | C12N15/11;C12N15/63;C12N15/10;C07K1/22;C12Q1/68;G01N33/53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鲁兵 |
地址: | 1008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富集 分离 内源 转录 因子 及其 复合物 方法 专用 串联 结合 序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中目的蛋白的富集分离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富集分离内源转录因子及其复合物的方法及其专用转录因子串联结合序列。
背景技术
人类基因组中约6%的基因编码转录因子,是人类基因组编码的第二大类蛋白。转录因子不仅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且是细胞内信号转导网络的关键节点,细胞感受胞内、胞外刺激的各种信号通路通过转录因子相互交联,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信号网络。因此,对转录因子及其复合物的研究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然而,转录因子在细胞内的表达丰度极低(仅占细胞总蛋白的0.01-0.001%),使得对转录因子及其形成的复合物的纯化及鉴定非常困难,如通过传统色谱方法进行转录因子的纯化通常需要抽提成百升细胞培养物,通过10,000-100,000倍的富集得到的蛋白也仅够用于化学和功能的分析。采用特异性抗体进行亲和纯化是分离纯化转录因子复合物的有效手段,然而,一方面抗体成本太高,另一方面,目前仅少量的转录因子及其调节分子存在抗体,这大大限制了抗体亲和纯化方法的应用。迄今为止,仅有不到5%的转录因子得以纯化和鉴定,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新的技术方法对转录因子及其复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鉴定、重构,以及对其各个组分进行功能解析。
在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转录因子通过与DNA顺式元件结合发挥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转录因子包括通用转录因子(如转录因子II(TF II)复合物的各个组分、TATA-结合蛋白等)和特异转录因子(如Sp1、C/EBP、AP1等)。在基因转录过程中,特异转录因子与启动子结合,招募通用转录因子结合到转录起始位点上游或下游40-60bp的DNA序列上,起始RNA的合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DNA结合元件的结构特点会影响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换言之,当转录因子识别特定靶基因时,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核酸组成会影响辅调节子的招募,从而决定转录因子以激活子或抑制子影响靶基因的表达。为此,发展分离鉴定内源转录因子及其复合物的方法为解析与DNA结合后的转录因子复合物,进而了解特异转录因子对靶基因的转录调控至关重要。
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往往很低,用传统方法在蛋白质组水平上分析转录因子表达谱通常很困难。分析转录因子表达谱或其动态变化时,在样品制备过程中,需要采用特定的试剂(如抗体)及免疫沉淀策略对转录因子进行富集分离,但是由于抗体的成本比较高,同时抗体的种类有限,采用抗体进行免疫沉淀来富集分离转录因子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这种策略也仅能对个别转录因子进行分析,难以实现对所有转录因子的大规模富集分离和鉴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集分离内源转录因子及其复合物的方法及其专用转录因子串联结合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美国贝勒医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美国贝勒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71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