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明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9122.3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5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林明传;陈金良;叶志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彭久云 |
地址: | 52311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侧向入光的导光装置及具有该导光装置的照明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若欲以长度较短的侧光式LED导光棒取代传统T5/T8型荧光式灯管,尚需解决发光效率的问题。兹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A,其绘示已知侧光式LED照明模块1-1的示意图。如图1A所示,照明模块1-1包括光源12及导光棒102。光源12设置于导光棒102的端面1021外侧,当光源12的光束L11入射至导光棒102时,至少约有±2°的光线会经由导光棒102的另一端面1022漏光,而无法由导光棒102的出光面1023a出光。因此,照明模块1-1的发光效率不佳。
请接着参考图1B,其绘示另一已知侧光式LED照明模块1-2的示意图。图1B所示的照明模块1-2包括光源12及导光棒102。图1B所示的光源12及导光棒102与图1A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细部结构。值得注意的是,照明模块1-2的导光棒102的另一端面1022装设有反射平板P,当光源12的光束L13于导光棒102中行进至反射平板P的下方时,光束L13会经由反射平板P反射至出光面而出光。因而改善光束由导光棒102的另一端面1022漏光的问题。然而,当光源12的光束L12于导光棒102中行进至反射平板P的上方时,光束L12会经由反射平板P反射至端面1021而漏光。照明模块1-2的导光装置仍无法有效地解决漏光问题,且发光效率仍有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装置及具有该导光装置照明模块,通过导光装置的特殊结构以减少侧向入光源的漏光问题,并提升发光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照明模块,包括导光棒、光源及反射套筒。导光棒包括第一端面、相对第一端面而设的第二端面及柱面。柱面设置于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之间,柱面包括出光面及反射面。光源邻设于导光棒的第一端面外侧。反射套筒套设于导光棒的第二端面外侧,反射套筒具有反射腔,反射腔自其外周向内渐缩而形成顶角,其中,光源的一部分入射光经由反射腔反射至反射面后再反射至出光面以出光,或经由反射腔直接反射至出光面以出光。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未装设反射板的照明模块的剖面图。
图1B绘示装设反射平板的照明模块的剖面图。
图2A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模块的剖面爆炸图。
图2B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模块的剖面图。
图2C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导光棒与反射套筒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2D~2E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套筒的示意图。
图3A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模块的剖面爆炸图。
图3B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模块的剖面图。
图3C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导光棒与反射套筒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3D~3E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套筒的示意图。
图4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模块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1-2、2、3、4:照明模块 12、22、32、42:光源
20、30、40:导光装置 202、302、402:导光棒
204、304、404:反射套筒 2021、3021:第一端面
2022、3022:第二端面 2023、3023:柱面
2023a、3023a:出光面 2023b、3023b:反射面
2041、3041:反射腔 2042、3042:尾端
C1、C1’:顶点 C2:中心点
L11~L13、L2~L5:光束
P:反射平板
T:灯帽
X21、X22、X31、X32:反射区
Θ21~Θ23、Θ31~Θ33:角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91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