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Ku频段低噪声放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60948.1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0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周向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3F1/26 | 分类号: | H03F1/2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ku 频段 低噪声放大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大器,特别是涉及Ku频段低噪声放大器。
背景技术
低噪声放大器是雷达、电子对抗、遥测遥控、微波通信等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其噪声系数指标直接影响系统的接收灵敏度。所以,低噪声放大器一般要求有尽可能低的噪声系数和较高的增益,在民用通信市场一般还同时要求加工制造方便,造价低廉。低噪声放大器可采用单片集成电路或混合集成电路方式实现。单片电路能实现最紧凑的结构和一致性,而为了获得更好的噪声性能,则需要采用混合集成电路的方式来实现。
现在的高性能Ku频段超低噪声放大器多采用混合集成电路方式实现,可以获得最低的噪声系数,但是混合集成需要设计匹配电路,电路板面积较大、安装、结构设计都比较复杂。由于Ku频段频率高,为了避免放大器产生波导传输模式,必须使放大器屏蔽腔的截止频率高于工作频率,因此屏蔽腔体的宽度和高度尺寸都非常小,这给电路板的的安装和腔体隔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需要加工非常复杂的腔体结构和复杂的安装工艺。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2009363U的“一种Ku频段超低噪声放大器”,该专利公开了一种Ku频段超低噪声放大器,采用了多级管芯集成,薄膜加工技术和载体板导电胶粘接技术实现,其工艺要求较高,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壳体结构简单、电路板安装和拆卸方便的Ku频段低噪声放大器。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Ku频段低噪声放大器,包括壳体、探针、射频电路板、活动隔筋、电源板、直流馈针、同轴连接器、穿心电容和接地柱;壳体上有三个与外界连通的空腔并分别作为波导腔、上屏蔽盒体和下屏蔽盒体;活动隔筋对称分布在射频电路板上方,并与射频电路板一起采用可拆卸静连接的方式固定于上屏蔽盒体中,探针穿过上屏蔽盒体与波导腔之间的过渡孔,探针的上端与射频电路板焊接,探针的下端位于波导腔中,穿心电容和与电源板焊接,接地柱与壳体连接,电源板固定连接在下屏蔽盒体中,直流馈针穿过上屏蔽盒体与下屏蔽盒体之间的结构孔,直流馈针的上端与射频电路板焊接,直流馈针的下端与电源板焊接,用于输出放大信号的同轴连接器与射频电路板焊接。
所述对称分布的活动隔筋之间有隔离板,隔离板与活动隔筋相互垂直。
所述探针为波导耦合探针,所述波导耦合探针包括玻珠和套筒,所述玻珠穿过上屏蔽盒体与波导腔之间的过渡孔并与过渡孔焊接,玻珠的上端与射频电路板焊接,玻珠的下端位于波导腔中并与套筒焊接。
所述电源板的下方有下盖板,所述下盖板与壳体固定连接,使下屏蔽盒体成为封闭盒体。
所述活动隔筋的上方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与壳体固定连接,使上屏蔽盒体成为封闭盒体。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通过设计独立的活动隔筋与盒体配合,使放大器壳体的结构得到简化;电路板和活动隔筋一起采用可拆卸静连接的方式固定,无需焊接或粘接,安装方便且便于反复拆卸。
(2)本发明通过在活动隔筋之间加入隔离板,增加了射频电路前后的隔离度,防止放大器产生自激振荡,经大量实验表明,本发明的放大器工作稳定,噪声系数小于等于0.8dB。
(3)本发明用标准玻珠加套筒作为波导耦合探针,替代传统的开放式金属探针,可实现波导-微带转换部分的气密封设计,提高产品的三防能力和可靠性。
(4)本发明通过在壳体表面固定连接盖板,实现整体的气密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Ku频段低噪声放大器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图2去掉上盖板后的俯视图;
图5为图2去掉下盖板后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设计独立的活动隔筋4与壳体1配合,使放大器壳体1的结构得到简化;电路板和活动隔筋一起通过螺钉固定,电路板无需焊接或粘接,方便反复拆卸。本发明包括壳体1、探针2、射频电路板3、活动隔筋4、电源板5、直流馈针6、同轴连接器7、穿心电容8和接地柱9。
如图1所示,壳体1上有三个与外界连通的空腔并分别作为波导腔10、上屏蔽盒体11和下屏蔽盒体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未经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609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的离子液体吸附剂及其配方体系
- 下一篇:一种液压分离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