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叠加别墅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08100.0 | 申请日: | 201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33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薛涛;叶蓓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涛;叶蓓蕾 |
主分类号: | E04H1/04 | 分类号: | E04H1/0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07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叠加 别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别墅,尤其是一种叠加别墅。
背景技术
叠加别墅是一种满足现代城市生活需求的别墅类型。主要体现在:
1、有别墅的基本特点。别墅是一种符合优质生活的低密度住宅,强调人和自然的有机结合,居住者有充分的机会和绿地、树木、阳光、空气进行亲密接触,因此别墅的设计强调了自有院落的拥有,私密性的创造,丰富的有别于公寓的功能空间,独立的车位等等,意在通过别墅这类住宅形式传递一种自然,轻松的生活方式。
2、符合国家对土地使用政策的要求。我国是个土地资源匮乏,人口较多的国度,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必须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别墅是一类占地较多的住宅形式和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有相冲突的地方,而叠加别墅旨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创造较多的符合优质生活的住宅产品,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
综合以上所述,叠加别墅的设计在理论上可以成为一类满足现代城市高端生活的住宅类型。虽然叠加别墅一直在市场上存在,但是始终没有成为别墅范畴里的主流,原因多种,但就产品本身而言,一些固有的弊病也导致其难以被广泛接受。
首先,以往的叠加别墅设计对私密性的解决不到位,上下叠的住户之间有互相干扰的情况出现,例如出入口的设计不合理,上叠住户的进出往往干扰了下叠住户的庭院使用。
其次,车位设计的不合理导致私有庭院的不完整。南边庭院因为停车的原因被无奈减小,而北边上叠的入户设计导致无庭院可言。
再者,就是院落的缺失。叠加别墅的上叠产品虽然在使用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往往缺乏别墅应该具有的院落,使之和普通的跃层住宅难以有本质的区分。
另外,别墅中还有一个共性缺陷:垂直交通环节的薄弱。别墅设计中生活空间和功能空间往往分在不同的楼层上,居住者在生活的过程中会围绕楼梯上上下下,家中一旦有老人或者小孩,生活就显得不是很便利,很好的生活理念,因为交通解决的不到位而显得繁琐和无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各户均拥有自己的私人庭院、出入方便的叠加别墅。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叠加别墅,它包括在同一个别墅建筑体内设置的第一居住单位、第二居住单位、第三居住单位与第四居住单位,第二居住单位设置在第一居住单位的上方,第四居住单位设置在第三居住单位的上方,在别墅建筑体内设有第一电梯与第二电梯,第一电梯的出入口连通第二居住单位,第二电梯的出入口连通第四居住单位;在别墅建筑体的地面一层设有朝南的第一庭院与第三庭院,在别墅建筑体的地面一层设有朝北的第二庭院与第四庭院,所述的第一庭院与第一居住单位连通,第三庭院与第三居住单位连通,第二庭院与第二居住单位连通,第四庭院与第三居住单位连通;且第二庭院与第一电梯的出入口连通,第四庭院与第二电梯的出入口连通。
所述的别墅建筑体在地面以上至少设置有四层楼面,第一居住单位与第二居住单位,至少拥有两层楼面,第三居住单位与第四居住单位至少拥有两层楼面。
所述的别墅建筑体在地面以下至少设置有一层楼面,地下一层楼面分为负一层第一休闲空间、负一层第二休闲空间、负一层第三休闲空间、负一层第四休闲空间、第一停车库、第二停车库、第三停车库与第四停车库,负一层第一休闲空间设置在负一层第二休闲空间的南侧,负一层第三休闲空间设置在负一层第四休闲空间的南侧,负一层第一休闲空间与第一居住单位连通,负一层第二休闲空间与第二居住单位通过第一电梯连通,负一层第三休闲空间与第三居住单位连通,负一层第四休闲空间与第四居住单位通过第二电梯连通,负一层第一休闲空间与负一层第二休闲空间均设置在第一居住单位的正下方,负一层第三休闲空间与负一层第四休闲空间设置在第三居住单位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中各户均拥有自己的私人庭院,私密性强,互不干扰而且出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地下一层楼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地面一层楼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地面二层楼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地面三层楼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地面四层楼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地面五层楼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涛;叶蓓蕾,未经薛涛;叶蓓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81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ADC电路
- 下一篇:预执行指导的数据预取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