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景观水体生态自维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24765.0 | 申请日: | 201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1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黄焕林;赵江明;王超军;卢梓馨;丁月强;冯华军;汪美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景观 水体 生态 维持 装置 | ||
1.一种景观水体生态自维持装置,包括雨水收集装置和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雨水收集装置包括雨水收集器和沙石过滤器;
所述的雨水收集器包括箱体、固定框、引流板和浮板;所述箱体的侧壁开有出水口,所述的出水口上设有出水口隔板;
所述的固定框为顶面和底面敞开的方形框,固定框通过引流板固定于出水口对面的箱体侧壁上;两块引流板之间的空间构成引流室;
所述的浮板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穿过固定框上的开孔与出水口隔板连接;
所述的隔板设置在固定框下部与箱体之间,所述的隔板与引流板下端相接,隔板与箱体底端之间的区域构成下腔室;所述的隔板上与引流室相对应的位置开口;
所述的雨水收集器与沙石过滤器之间通过出水管连通;所述的出水管的位置低于引流板的上端;
所述的净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集水槽、布水槽和水池,所述的集水槽与布水槽之间设有补水出水口;所述的水池包括池体和环绕池体两侧的流水渠,池体内依次设有进水吸滤吸附区、亲水平台、水域、亲泥平台和溢流堰;
所述的布水槽与进水吸滤吸附区相接,布水槽的两侧分别与流水渠相通;
所述的进水吸滤吸附区位于亲水平台上方,进水吸滤吸附区与水体相接处设置一挡水板,档水板的下半部上分布有孔;
所述的水域两侧沿池壁设有生物附着壁;
所述的溢流堰与水渠相接,溢流堰底部设有增氧进水口;所述的增氧出水口通过管道、潜水泵与增氧进水口连接;
所述的池体设有防溢出水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水体生态自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附着壁与池底呈30~45°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水体生态自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堰与水渠的相接处设置有导水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水体生态自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渠内设有障碍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水体生态自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渠内,靠近溢流堰一端的水渠内设置有水跃跳板,水渠中间段设置有跌水平台,靠近布水槽一端的水渠中设置有圆形障碍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水体生态自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域内自下而上包括水泥层、沙砾层、泥土层以及贝壳层,所述的沙砾层的深度在3~5cm;所述的泥土层的总体深度在5~8c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水体生态自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潜水泵外接太阳能动力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水体生态自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附着壁上布有鹅卵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476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