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景观水体生态自维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24765.0 | 申请日: | 201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1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黄焕林;赵江明;王超军;卢梓馨;丁月强;冯华军;汪美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景观 水体 生态 维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生态学和物理学来维持景观水体清洁的装置,尤其是一种具备美学观赏价值和环境经济价值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景观水体修复采用的方法较多的是物理处理法和化学处理法。常规物理处理法包括底泥疏浚、过滤、混凝沉淀、消毒和气浮法等,一些较为先进的物理处理技术有:紫外光、超声波、磁技术。这类物理方法净化景观水的前期投资费用相对比较高,后期维护费用也比较高,且能耗比较大,并不能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化学处理方法主要用于除去景观水的藻类及磷,主要分为两种:防止底泥营养物质的释放和去除水中的藻类,这类化学方法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处理效果,但是需要频繁地变换化学药剂,同时药剂的投加量也会更大,处理费用比较高,且会造成二次污染。
针对以上物化强化处理的不足,我们团队选择最新的生物修复技术进行研究,以生物学以及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加以运用一些简单实用的物理学知识,来完善整个装置的生态平衡,从而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维持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健康发展,是治理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有效途径。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在于不但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而且环境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接近自然生态且具有强化景观的作用,是一种美观、环保的污水处理技术,符合我国目前节能、环保的主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空间。
为使该技术能够真正用于实际工程,需要对水池结构进行优化,植物、动物、微生物三者协同的优化配置,四季的水质变化规律等做进一步研究。通过对实验景观水体的现场进行一系列的跟踪实验、记录、优化和改进设计布局,设计一套运行费用低,环境影响小,去污能力强、管理简单的装置。
相比当前其他具有类似作用的专利发明更加能够体现出本装置的优势:
公开号为CN101234821的中国发明专利《治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方法》,专利中有利用化学原理的投药系统,虽然该系统能在短期内达到预期效果,但元素在水体内积累,不能有效去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该专利流程较复杂,耗能高,仅适合大型景观水区。
公开号为CN1644533的中国发明专利《用于景观水体治理的生态吸附景观浮床》,该专利只能净化表面水体,无法360°全方位对景观水进行综合治理,且以浮床作为植物生长的载体,其稳定性和美观性较差。
公开号为CN1712364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景观水处理装置》,经观察该专利只建立了水下生态系统,且无动物和植物,不能形成完整的生态链,故该系统在后期可能会因生态系统的自我断裂而失效。
公开号为CN101318736的中国发明专利《景观水体水质净化系统》,该专利没有鲜明的特点,仅仅是依靠水中生物对于水体的净化,对于大型的水体可能有一点效果,但对于景观水体而言,整体的成本过高,动植物的驯化较为困难,修成后养护较为困难。
公开号为CN101264982的中国发明专利《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和保持方法》,该专利补给水源主要依靠自来水而非天然雨水,,该装置没有相应的增氧装置,仅仅利用环境给予的溶解氧很难满足水中生物的需求,而且该专利使用了化学物质,短期内达到预期效果,但元素仅仅是在水体内积累,不能有效去除,治标不治本。
公开号为CN101104534的中国发明专利《小区封闭中水景观水系统生物气浮BOAF处理方法及装置》,该专利中设有一个生化池,不符合环保的理念,且处理工艺较为麻烦,能源消耗率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依靠生物自身进行水体净化、节能环保的景观水体生态自维持装置。
一种景观水体生态自维持装置,包括雨水收集装置和净水系统。
所述的雨水收集装置包括雨水收集器和沙石过滤器。
所述的雨水收集器包括箱体、固定框、引流板、隔板和浮板,所述箱体的侧壁开有出水口,所述的出水口上设有出水口隔板。
所述的固定框为顶面和底面敞开的方形框体,固定框通过引流板固定于出水口对面的箱体壁上,所述的引流板一般有两块,两块引流板之间的空间构成引流室,在箱体内水位较高时,引流板可引导雨水进入引流室。
所述的浮板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穿过固定框上的开孔与出水口隔板连接。
所述的隔板设置在固定框下部与箱体之间,并与引流板下端相接,隔板与箱体底面之间的区域构成下腔室。隔板上与引流室相对应的位置开口,使雨水能从引流室直接进入下腔室。
所述的沙石过滤器内装填有沸石、贝壳及石灰石,所述的雨水收集器与沙石过滤器之间通过出水管连通,出水管的位置低于引流板的上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47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