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框架式立体停车库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36217.X | 申请日: | 201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7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李雄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雄业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E04H6/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01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框架 立体 车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停车库,尤其能把汽车多竖列地一辆一辆叠放,每一竖列都可以是取放车道的框架式立体停车库。
背景技术
现在的立体停车库,各式各样,五花八门,但是,都是集中停放,相互影响取放车,只能一辆一辆取放车,取放车速度就慢,多车取放时就需要长时间等待,同时,停车库一但出现故障,整个车库的车辆都无法取出,影响了立体停车库的使用与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竖列停车,并且每一竖列都是取放车道,每一个竖列都可以有独立的搬车机构,多竖列可以同时取放车的框架式立体停车库,达到想停车就驶出来,取车时车已经在地面的不用等待的就象在地面停车一样的“地面式”立体停车库,并且,如果出现故障时,只影响一辆车取放,其它车辆取放不受影响的框架式立体停车库。
本发明由框架、横向移动并作停车位的小车、搬车机构组成,框架设若干层,每一层两端都设长横梁,长横梁上架设若干个可以移动的用于停放汽车的停车位小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停车位小车的两侧边分别转动地安装两个侧边梁,两个侧边梁上分别固定有受力臂和托车板,两侧边梁转动地安装在停车位小车的两端梁上,两侧边梁相互带动互联成一体,两侧边上还设有立柱,托车板与受力臂之间留出能让搬车机构上下穿行的空隙,小车两端还设有能卡住受力臂的卡子;
每个停车位小车固定位置两端对开的框架上都设有两立柱,每个立柱在每一层通过短杆安装一个垂直轨,每一层的垂直轨之间留有一定距离,相互之间不连接,停车位小车能从不连接处横向移动通过,但各层垂直轨同在一垂直线上,垂直轨垂直在停车位小车的托车板与受力臂之间留出的空间内;
所述的垂直轨上设有齿条,齿条与搬车机构上由电动机带动的上下齿轮啮合,并设有与垂直轨绝缘的导电轨,每层导电轨之间断开,又通过电线电连接成一整体;
搬车机构由两个相同结构的构件相对而成,每一个构件两侧都有一个开口的垂直方框,每一个方框上下都设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四个啮合齿轮通过联动轴、蜗轮蜗杆或其它齿轮连成一体,方框分别紧包夹着停车位小车两端的垂直轨,方框开口对正垂直轨的固定的短杆,由电机带动上下的齿轮转动并沿垂直轨上下移动,通过导电轨由控制器控制其停止或上或下移动,在搬车机构上设有能控制伸缩并带动受力臂转动的电控伸缩杆,并设两个短梁,在短梁上设置可以电动伸缩的伸缩杆和转动的托车杆,同时还设有垂直的齿条;
搬车机构上的垂直齿条,能与安装在同一竖列同一端的的各层框架上的齿轮啮合,齿轮带动链盘,同一竖列同一端的链盘通过链条,联成一体,再通过伞型齿轮,联动轴或者链条把停车位小车两端的各层框架上的齿轮联成一体,停车位小车两端的搬车机构的两构件联成一个整体,同步上下移动;
在停车库的地面层设置上下两层并可以移动的移动板作为地面停车位,上层的移动板两边可以设置隔板,把地面层的每一个停车位相互隔开;
设置可以携带的无线电摇控装置,摇控取车按钮;
可以只设一个或两个搬车机构,搬车机构的两构件通过钢丝绳由顶端的电动圈扬机带动来上下移动,搬车机构上就不再设牵引电机、联动轴、齿轮、齿条,搬车机构及电动圈扬机在立体停车库的顶端上能沿长横梁方向来回移动;
可以只设地面层及上一层两个停车位,停车位小车与搬车机构及电动圈扬机都固定不左右移动,搬车机构只上下移动来搬运汽车,停车位小车两侧边上可以不相互带动互联成一体,不设立柱。
上述结构的框架式立体停车库,搬车机构可以沿着轨道在停车位小车的托车板与受力臂之间留出的空间内上下移动,停车位小车又可以在各层垂直轨之间不连续留出的空间中穿过而左右移动,不必让搬车机构上升到顶端,停车位小车就可以左右移动,因此,各竖列的搬车机构就可以相对在在各自的轨道内同时上下,就能同时搬运车辆,取放车速度就快,并且,几个司机可以同时把车驶进地面停车位,就可以锁车,领摇控器,走人,剩下由立体车库完成。同时,通过携带的无线电摇控取车按钮,提前取车,在司机还未来到停车库前就可以按下随身携带的摇控器,摇控取车按钮,就开始取车,等到司机来到停车库前,所要取的 车辆已经下放到地面的停车位,就达到了放车只要把车停在地面停车位,要车时车已经在地面不用等待的目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雄业,未经李雄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62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层压件返工压模
- 下一篇:一种从垃圾焚烧飞灰中提取钾钠盐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