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放出式高效气体压缩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37145.0 | 申请日: | 2011-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3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靳北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靳北彪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出 高效 气体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能与动力及气体压缩领域,尤其是一种放出式高效气体压缩机。
背景技术
余隙容积内的被压缩气体(高温高压气体),温度高压力大,在活塞下行时会充满活塞上方容积,使新鲜空气无法进入气缸内,从而严重影响气体压缩机的效率。然而,由于机械加工误差、机械磨损、热变形以及部件结构特征等因素,使余隙容积在活塞式气体压缩机中几乎无法消除。为此,需要发明一种余隙容积存在但减少其对气体压缩机效率降低作用的新型高效气体压缩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放出式高效气体压缩机,包括活塞式气体压缩机,在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的余隙容积包络的壁上设气体放出座口,在所述气体放出座口处设气体放出阀,所述气体放出阀受气体放出阀控制机构控制;在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的排气门排出高压气体后恢复到关闭状态时,所述气体放出阀控制机构将所述气体放出阀打开;实现在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的活塞还没有离开上止点或离开上止点很小距离时,将余隙容积内的高温高压气体从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的气缸内经所述气体放出座口放出。
在所述气体放出座口处设与所述气体放出座口连通的气体放出通道,所述气体放出通道与动力涡轮的气体入口连通,实现以所述动力涡轮回收余隙容积内的高温高压气体的能量,所述动力涡轮对外输出动力。
在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的进气道上设压气涡轮,所述动力涡轮对所述压气涡轮输出动力。
在所述气体放出座口处设与所述气体放出座口连通的气体放出通道,在所述气体放出通道上设冷却器,所述气体放出通道与所述冷却器的被冷却气体入口连通,所述冷却器的被冷却气体出口与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的进气道连通。
在所述气体放出座口处设与所述气体放出座口连通的气体放出通道,在所述气体放出通道上设冷却器,所述气体放出通道与所述冷却器的被冷却气体入口连通,所述冷却器的被冷却气体出口与节流器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节流器的气体出口与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的进气道连通。
在所述气体放出座口处设与所述气体放出座口连通的气体放出通道,在所述气体放出通道上设冷却器,所述气体放出通道与所述冷却器的被冷却气体入口连通,所述冷却器的被冷却气体出口与密封储气罐连通,实现来自余隙容积内的高温高压气体在所述冷却器中被冷却降温并储存在所述密封储气罐内;所述气体放出阀受所述气体放出阀控制机构控制在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的吸气冲程中的全部或某一时间间隔内打开,实现在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的吸气冲程中的全部或某一时间间隔内将储存在所述密封储气罐中已被冷却的来自余隙容积内的高温高压气体经所述冷却器、所述气体放出通道再经所述气体放出座口回流进入到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的所述气缸内。
在所述气体放出座口处设与所述气体放出座口连通的气体放出通道,在所述气体放出通道上设冷却器,所述气体放出通道与所述冷却器的被冷却气体入口连通,所述冷却器的被冷却气体出口与密封储气罐连通,实现来自余隙容积内的高温高压气体在所述冷却器中被冷却降温并储存在所述密封储气罐内;所述气体放出阀受所述气体放出阀控制机构控制在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的压缩冲程前期的某一时间间隔内打开,实现在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的压缩冲程前期的某一时间间隔内将储存在所述密封储气罐中已被冷却的来自余隙容积内的高温高压气体经所述冷却器、所述气体放出通道再经所述气体放出座口回流进入到所述活塞式气体压缩机的所述气缸内。
所述气体放出阀设为直动阀,所述气体放出阀控制机构设为活塞,所述直动阀受所述活塞控制。
在所述动力涡轮上和/或在所述动力涡轮的动力输出轴上设旋转惯量体,所述旋转惯量体的作用是维持所述动力涡轮的转速以实现当推动所述动力涡轮的气体不足时,能够对气体形成吸出的作用,更有效排出余隙间隙内的气体,如果这时进气门处于开启状态,可形成对余隙间隙的扫气降温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余隙容积包络是指活塞位于上止点时,构成余隙容积的空间所接触的面,如活塞顶,缸盖以及气缸上端的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气体放出座口要与余隙容积连通,换句话说,所谓的气体放出座口要与形成余隙容积的空间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靳北彪,未经靳北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71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回路油管控制多台液压泵
- 下一篇: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排水排尘口用单向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