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及其机油冷却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41168.9 | 申请日: | 2011-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3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冀丽琴;张纪元;王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5/00 | 分类号: | F01M5/00;F01P7/16;F01P5/02;F01P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逯长明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及其 机油 冷却 循环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油冷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机油冷却循环系统。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机油冷却循环系统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机油用于减少发动机各个运动零件的摩擦和磨损,带走因为摩擦产生的热量等,一般发动机用机油具有润滑、冷却、密封、防腐等功能。机油在发动机中工作时温度会升高,如不进行冷却,存在以下隐患:
1)机油温度高时容易氧化变质,腐蚀发动机零件,破环发动机工作;
2)机油温度高时黏度会降低,在发动机各运动件之间难以建立油膜,从而无法降低摩擦、磨损,导致运动件磨损破坏,发动机无法继续正常工作。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机油冷却器对发动机的机油进行冷却,机油冷却器类似于发动机的散热器(俗称水箱)、暖气片等,一般为管片式,热的机油从机油进口进入机油冷却器,然后在冷却器中的管芯中流动。冷却水从机油冷却器水进口进入,然后在冷却器的管芯外流动。由于冷却水温度较低,机油温度较高,两种液体在冷却器的管芯内外进行热量交换,使得机油温度降低,冷却水温度升高。温度降低后的机油进入发动机机体内进行工作,温度升高后的冷却水回到发动机出水管进行循环。(传统上冷却水升温后都是回到发动机出水管或机体水腔,这样还需经过在机体内循环后,再经过发动机散热器,才回到水泵进水口。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发动机机油冷却水循环系统示意图,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冷却水流动的方向。
冷却水在散热器15中冷却后,通过水泵13对其加压,然后分为两股水路,大部分水直接进入柴油机机体11,小部分水进入机油冷却器14,在机油冷却器14中对机油冷却后,再同流经机体11的水一起经过节温器12。此时若水温低于节温器12的开启温度,则全部水进入水泵13,在水泵13中加压后继续循环工作;若水温高于节温器12开启温度,则冷却水经过散热器5进行冷却后,再进入水泵13加压,进行水循环。
冷却水在水泵13中被加压后,大部分水进入柴油机机体11,小部分水进入机油冷却器14,然后对机油冷却后一起经过节温器12和散热器15,然后再经水泵13加压进行循环。若大部分水经过柴油机后水压仍较高,即机油冷却器14回水端水压也较高,则机油冷却器14进出口的压差较小,导致进入机油冷却器14的水流量较少,对机油冷却的效果较差。为了增强机油的冷却效果,可以增大机油冷却器14的体积,增大散热面积,但又会增加发动机的冷却成本,增大发动机设计、布局的难度。
因此,如何在尽量低成本的前提下,提高机油冷却的效率,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机油冷却循环系统,该循环系统不会增加机油的冷却成本,同时能有效提高机油的冷却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机油冷却循环系统的发动机,该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机油冷却循环系统,包括驱动冷却介质循环的动力部件和容纳所述冷却介质与机油热交换的机油冷却器;所述动力部件的第一出口与所述发动机的机体入口连通,第二出口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入口连通;所述机体的出口与所述动力部件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动力部件还包括第二入口,所述机油冷却器的出口与所述动力部件的第二入口直接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均设于所述机体与所述动力部件之间的温控部件和散热器,该温控部件的入口与所述机体的出口连通;所述动力部件还包括第三入口,所述温控部件的第一出口与所述动力部件的第三入口连通,所述温控部件的第二出口与所述散热器的入口连通,所述散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动力部件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温控部件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一者开启,另一者关闭。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散热器位置对应的风扇。
优选地,所述温控部件具体为节温器。
优选地,所述冷却介质具体为水,所述动力部件具体为水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用于润滑的机油和冷却所述机油的循环系统,所述循环系统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机油冷却循环系统。
优选地,具体为柴油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11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