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片自动上料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49484.0 | 申请日: | 201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9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杨;潘继生;陈益民;黎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43/04 | 分类号: | B21D4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圆片自动上料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在冲压自动生产线特别是高速气动生产线中能实现圆片的高速堆垛及自动上料的圆片自动提升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的很多产品,如锅体、餐具等均为冲压产品,其一般工艺过程为圆片落料——上料——涂油——冲压拉伸——第一次切边——拉伸成形——第二次切边——卷边——压印,而我国大部分工厂均采用各冲压工序用单一简单模在单一普通压力机上进行生产,工件和成品的上下料均靠工人手工操作,这种生产方式虽然具有所用设备均为通用设备,设备投资不大,生产方式灵活,但缺点是生产场地要求大,生产效率低,而且冲压生产属于高危险作业,容易出现工伤事故,因此推行由几台通用压力机组成,工序之间用送料机构传送冲压件的自动生产线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圆片自动上料机构正是为了解决自动生产线中圆片的高速堆垛及自动上料问题,以使得生产线能不间断的连续工作。
中国专利ZL200720102410.2、ZL200820091107.1和ZL200920090264.5等公布了一些列相关的自动上料机构,这些机构虽然可以代替人工完成上料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但这些机构实际上为一个简易的机械手,只完成工件的自动上料这一传递工件的工作,速度较为缓慢,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圆片的高速堆垛及自动上料的机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在高速气动生产线中,能够实现圆片的高速堆垛及自动上料,使得生产线能够不间断的连续高速工作,大大提高生产线的工作效率和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圆片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有机架、用于将堆垛的圆片送至升降机构上的移动小车、用于将堆垛的圆片送至装配工位的升降机构,其中机架包括有固定架、固定在固定架上端的两条平行的上导轨和固定在固定架下端的两条平行的下导轨、位于两条平行的上导轨之间的齿条,固定架的一端设有安装孔,移动小车包括有车架、固定在车架上的四组上滑轮构件及四组下滑轮构件、承载板、电机及齿轮,移动小车通过上滑轮构件和下滑轮构件与机架的上导轨和下导轨分别连接,电机固定在移动小车上,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且齿轮与机架上的齿条啮合,用于放置堆垛的圆片的承载板装设在车架的上表面,能沿安装孔上下运动的升降机构固定在机架上所设的安装孔上。
上述升降机构包括有蜗轮蜗杆升降机构及升降盘,其中蜗轮蜗杆升降机构的蜗轮与蜗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蜗轮蜗杆升降机构的蜗杆穿设在机架所设的安装孔上,升降盘装设在蜗轮蜗杆升降机构的蜗杆上。
上述蜗轮蜗杆升降机构的蜗杆两侧还设有互相平行的直线导轨,升降盘的中部与蜗杆连接,升降盘的两侧与互相平行的直线导轨连接。
上述承载板上设有凹形缺口,上述升降盘设有与凹形缺口相互互补,工作时能完全配合的凸形缺口。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承载板的凹形缺口与升降盘的凸形缺口相互互补的结构,因此,在上料时,移动小车上堆垛的圆片可以方便地传输到升降机构上,当升降机构往上输送圆片时,移动小车能快速回到初始位置重新堆垛圆片,以保证升降机构上的圆片上料完时能及时补充新堆垛的圆片,实现圆片的高速堆垛及自动上料。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充分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圆片自动上料机构的透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圆片自动上料机构的机架透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圆片自动上料机构的移动小车透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圆片自动上料机构的升降机构透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圆片自动上料机构中移动小车在初始位置堆垛满圆片4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圆片自动上料机构中移动小车把堆垛满地圆片送往升降机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圆片自动上料机构中升降机构在上料时,移动小车退回初始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圆片自动上料机构中升降机构在上料时移动小车退回初始位置重新堆垛圆片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94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