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发动机可变进气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61548.9 | 申请日: | 201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5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徐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锐展(铜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D9/16;F02B27/0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4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发动机 可变 歧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用发动机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发动机可变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车用发动机的工作转速范围广,在其整个工作转速范围内,各工况所需的进气量是不同的,气体通过进气歧管进入气缸内。而目前安装于发动机上的进气歧管在其管口处的气流形式是不变的,影响气体的流速和流量,导致燃油不能与空气充分均匀混合,燃烧效率不高,燃油经济性低;同时,发动机在整个工作区间内,在中低速运转时需要细而长的进气歧管,以得到低速的高扭矩输出,在中高速则需要短而粗的进气歧管以得到大的功率。但是目前的发动机进气歧管的长度是不可变的,当发动机高速或大负荷运转时,采用过长的进气歧管会导致充气效率不足,发动机功率下降,导致发动机动力性不足,当发动机低速或小负荷运转时,若进气歧管的长度过短,则气体不能实现惯性增压以提高充气效率,导致发动机的扭矩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发动机的可变进气歧管,以满足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对充气效率的要求,提高发动机的整体工作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发动机可变进气歧管,该进气歧管为螺旋状,设有进气端和出气端;在所述进气歧管内的气道内设置有长气道和短气道,在所述长气道和短气道的进气口的交界处设有旋转阀片,所述旋转阀片与其设置处的进气歧管的气道相配合。
所述旋转阀片在其一端通过转轴固定在所述进气歧管内,其本体呈圆弧状,弧顶朝向所述长气道的进气口设置。
所述旋转阀片旋转到所述短气道的进气口位置,短气道关闭,长气道开启,形成具有长的气道的进气歧管;当所述旋转阀片旋转到所述长气道的进气口位置,短气道开启,长气道关闭,形成具有短的气道的进气歧管。
在所述进气歧管的进气端设置法兰,且在法兰面上设置密封槽。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内设置长气道和短气道,并通过设置旋转阀片进行长气道和短气道的切换,实现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气道长度可变,以满足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对充气效率的要求,提高发动机的整体工作性能;另外,旋转阀片本体为圆弧状,便于对气道内气流的引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方向;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进气歧管;2、法兰;3、短气道;4、旋转阀片;5、长气道;6、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发动机可变进气歧管,该进气歧管1为螺旋状,设有进气端和出气端;在所述进气歧管1内的气道内设置有长气道5和短气道3;在所述长气道5和短气道3的进气口的交界处设有旋转阀片4,旋转阀片4在其一端通过转轴6固定在所述进气歧管1内,并与其设置处的进气歧管1的气道相配合。
当发动机处于中低速运转时,旋转阀片4旋转到短气道3的进气口位置,短气道3关闭,长气道5开启,形成具有长的气道的进气歧管1,气流从长的进气歧管1进入气缸,气流惯性增大,可以增加发动机输出扭矩,以及使发动机具有较好的燃油经济性;当发动机处于高速运转时,旋转阀片4旋转到所述长气道5的进气口位置,短气道3开启,长气道5关闭,形成具有短的气道的进气歧管1,气流从短的进气歧管1进入气缸,可提高充气效率,增大发动机的功率,确保发动机高速时的动力性。
旋转阀片4其本体呈圆弧状,弧顶朝向所述长气道5的进气口设置,便于对气道内气流的引导。
在进气歧管1的进气端设置法兰2,且在法兰面上设置密封槽,确保进气歧管1在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气体泄漏。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发动机的进气歧管1内设置长气道5和短气道3,并通过设置旋转阀片4进行长气道5和短气道3的切换,实现发动机进气歧管1的气道长度可变,以满足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对充气效率的要求,提高发动机的整体工作性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锐展(铜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锐展(铜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15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力发电机高速轴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美容用多功能手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