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整体式电动轿车变速箱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75441.X | 申请日: | 201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8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孙广柱;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广柱 |
主分类号: | F16H57/02 | 分类号: | F16H57/02;F16H3/00;F16H48/06;F16H5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500 山东省青州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体 电动 轿车 变速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变速装置的变速箱,确切的讲是一种整体式电动轿车变速箱。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重视电动轿车的发展,而国内目前使用的电动轿车,大都是通过控制输出电流而改变电动轿车电机的转速,达到控制行使速度的目的。这样大范围的电流变化,对于各部件的要求较高,电量的消耗也较大,这样的传动结构很不合理,使得电动轿车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电机动力输出与差速器等部件的衔接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因此电动轿车电机的传动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做了认真地研究,提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电动轿车电机的传动不合理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即为了改善电动轿车的驱动问题,引入了变速装置,这样,可以使得电动轿车的电机工作在一个较高转速的合理范围之内。即提供一种整体式电动轿车变速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整体式电动轿车变速箱,具有箱体(1)和箱盖(2)构成的变速箱,在箱体和箱盖装配的变速箱内具有两级齿轮减速器和差速器,该两级齿轮减速器驱动差速器壳体(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变速系统的引入,将电机的输出与变速箱的减速部件的输入轴联接,经两级变速,直接驱动差速器的外壳体,再经过差速器将减速后的动力输出到电动轿车的传动轴。这种结构的采用,不仅提高了轿车的行使能力,也降低了各个电器部件的控制难度,提高了电器部件的使用寿命。将差速器集成到了变速箱的内部,结构简单,减速可靠,运行安全稳定。减速器和差速器完全封闭在变速箱内,一体化结构,减小了安装空间,同时具有免维护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结构的剖面示意视图。在附图中:1、箱体,2、箱盖,3、差速器壳体,4、半轴齿轮,5、行星齿轮,6、二级从动齿轮,7、二级主动齿轮,8、二级传动轴,9、一级从动齿轮,10、齿轮轴,11、轴承,12、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使用进行详细说明。参照附图,该种整体式电动轿车变速箱,具有箱体(1)和箱盖(2)构成的变速箱,在箱体和箱盖装配的变速箱内具有两级齿轮减速器和差速器,该两级齿轮减速器驱动差速器壳体(3)。箱体和箱盖可以采用铝合金或者铸铁材料铸造经过加工后成型。
该整体式电动轿车变速箱的两级齿轮减速器安装在变速器内部,是由齿轮轴(10)上的小齿轮驱动安装在二级传动轴(8)上的一级从动齿轮(9),安装在二级传动轴(8)上的二级主动齿轮(7)驱动固定在差速器壳体(3)上的二级从动齿轮(6)构成。
该整体式电动轿车变速箱的差速器壳体(3)通过轴承(11)安装在箱体(1)和箱盖(2)构成的变速箱内。
该整体式电动轿车变速箱的差速器壳体(3)的内部通过行星齿轮(5)传动半轴齿轮(4)输出动力。
该整体式电动轿车变速箱的差速器壳体(3)与二级从动齿轮(6)通过螺栓(12)固定连接。
该整体式电动轿车变速箱的齿轮轴(10)上的齿轮和一级从动齿轮(9)以及二级主动齿轮(7)和二级从动齿轮(6)是圆柱斜齿轮。
通过两级变速系统的引入,将电机的输出与变速箱的减速部件的输入轴联接,经两级变速,直接驱动差速器的外壳体,再经过差速器将减速后的动力输出到电动轿车的传动轴。这样,电机的转速可以达到5000-6000转/分,基本保证了电机工作在输出功率特性曲线比较合理的区域,合理发挥其工作效率。同时,两级变速的变速比可以控制在1∶4或者1∶6,这样,电动轿车的最大时速可达到80千米/小时。
具体指标如下:速比:1∶4或者1∶6。输入转速:5000-6000转/分。扭矩:100Nm。机械效率:≥9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广柱,未经孙广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54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