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货厢和载货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79215.9 | 申请日: | 201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1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左祎文;张根志;苏金莉;李少东;曹纯儒;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3/02 | 分类号: | B62D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李翔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货 车辆 | ||
1.一种货厢,该货厢(3)包括围成盒状结构的前板(31)、后板(32)、底板(33)和一对侧板(3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3)包括平板部(331)和倾斜部(332),所述倾斜部(332)从所述平板部(331)的后端倾斜向上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部(332)与所述平板部(331)之间的夹角为165°~17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部(332)的长度为70cm~12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32)的下端和所述底板(33)通过一对锁扣(321)可分离地连接,所述后板(32)的上端和所述一对侧板(34)通过一对摇臂(322)可旋转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31)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板(33)的前端,所述一对侧板(34)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板(33)的两侧,所述前板(31)的两侧固定在所述一对侧板(34)的前端,并且所述前板(31)高于所述一对侧板(3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31)和所述一对侧板(34)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渡件(37),该第一过渡件(37)为适应所述前板(31)和所述侧板(34)的直角三角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侧板(34)的上端和/或所述后板(32)的上端分别设置有防砸板(3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货厢,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砸板(38)为一面开口的槽状结构,并且所述防砸板(38)的横截面为四边形或五边形,所述槽状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一对侧板(34)的上端和/或所述后板(32)的上端固定。
9.一种载货车辆,该载货车辆包括驾驶室(2),位于驾驶室(2)后面的车架(1),以及安装在车架(1)上的货厢(3),其特征在于,所述货厢(3)是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货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载货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货厢(3)包括用于将底板(33)可旋转地固定在车架(1)上的旋转座(4),所述旋转座(4)和所述底板(33)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件(36)。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载货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渡件(36)包括分别固定于所述平板部(331)和所述倾斜部(332)的长方部(361)和梯形部(362),所述长方部(361)和所述梯形部(362)为一体式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载货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货车辆还包括遮挡部(35),所述遮挡部(35)固定在所述前板(31)上,并且从所述前板(31)向前延伸,所述遮挡部(35)遮盖在所述驾驶室(2)的上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载货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35)向上倾斜,并且所述遮挡部(35)的上侧面和所述前板(31)之间的夹角为92°~100°。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载货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货厢(3)的所述前板(31)和所述一对侧板(34)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39),以及/或者所述底板(33)和所述前板(31)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39),以及/或者所述底板(33)与所述一对侧板(34)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39)。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载货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39)与对应的所述前板(31)、所述底板(33)和所述一对侧板(34)之间限定有空腔,该空腔与所述载货车辆的尾气管相通。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载货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货车辆为自卸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921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