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降低旋风筒内旋流强度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79764.6 | 申请日: | 201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26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延信;冯绍航;罗永勤;杨沛浩;酒少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4C5/08 | 分类号: | B04C5/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刘国智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旋风 筒内旋流 强度 装置 | ||
1.一种降低旋风筒内旋流强度的装置,设置于旋风筒内,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架(1)和下支架(3),减阻棒(2)连接上支架(1)和下支架(3),上支架(1)和下支架(3)都为圆环,减阻棒(2)的方向与旋风筒筒体平行,上支架(1)和下支架(3)与旋风筒筒体截面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旋风筒内旋流强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支架(1)的直径大于下支架(3)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旋风筒内旋流强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阻棒(2)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或锥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旋风筒内旋流强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1)的直径为旋风筒筒体直径的0.45~0.65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旋风筒内旋流强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阻棒(2)的高度为旋风筒筒体直径的0.1~0.3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旋风筒内旋流强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阻棒(2)的个数在1~10个之间任意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976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