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车汽缸头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4493.1 | 申请日: | 201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1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白荣修;谢荣凌;郑宪隆;林冠旭;黄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24 | 分类号: | F02F1/24;F02F1/42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车 汽缸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车汽缸头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空冷引擎的机车汽缸头结构。
背景技术
机车引擎冷却系统的目的是在避免引擎过热而损坏,或避免工作效率降低。机车冷却系统可概分为空冷系统、与水冷系统,前者是藉由空气在引擎周围流动以带走热量,后者则是利用水与冷却剂在引擎水套内流动以带走热量。
一般搭配空冷引擎的机车在引擎汽缸头火星塞锁付处有空气散热流道通往排气侧,以降低汽缸头与其燃烧室及火星塞的工作温度,而此空气散热流道正好位于燃烧室上方,因此设计此流道时通常有二种型式。
第一种型式是强调散热流道的顺畅性,参考图1-3,其分别为习知第一种汽缸头空气流道前视图、A-A纵剖视图、及另一前视图。如图所示,其汽缸头80具有一进气侧外表面81、一火星塞锁附处82、及一排气侧外表面83,火星塞锁附处82分别邻接于进气侧外表面81与排气侧外表面83,一导风肋条85则固设于汽缸头80的外表面上,且位于空气流道中;导风肋条85的形状与方向是由火星塞锁附处82偏向排气侧外表面83,以增加散热流道顺畅性,但该导风肋条85上方并未延伸至汽门机构(Valve Train)容置室87的下方墙壁,因此无法提供燃烧室支撑,容易导致整体汽缸头80因刚性不足,在锁付力与爆炸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进而影响引擎耐久性与性能。
第二种型式是强调汽缸头与其燃烧室支撑刚性,参考图4-6,其分别为习知第二种汽缸头空气流道前视图、B-B纵剖视图、及另一前视图。如图所示,其汽缸头90具有一进气侧外表面91、一火星塞锁附处92、及一排气侧外表面93,火星塞锁附处92分别邻接于进气侧外表面91与排气侧外表面93,一导风肋条95则固设于汽缸头90的外表面上,且位于空气流道中;导风肋条95上方虽有延伸至连接至汽缸头90的汽门机构(Valve Train)容置室97的下方墙壁,以增加汽缸头90与其燃烧室支撑刚性,但该导风肋条95的形状与方向并未朝向排气侧,因而限制了散热流道的顺畅性,导致散热效果不佳,无法有效降低汽缸头90与其燃烧室及火星塞的工作温度。
创作人缘因于此,本于积极发明的精神,亟思一种可以兼顾汽缸头支撑附性与散热流道顺畅性的机车汽缸头结构,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机车汽缸头结构,其不仅可以增加汽缸头与燃烧室的支撑刚性,并且可以顺畅地将散热空气导向排气侧,可兼顾上述两种功能,提升引擎汽缸头耐久性及散热效率。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机车汽缸头结构,包括有:一汽缸头、及一第一导风肋条。其中,汽缸头包括有一进气侧外表面、一火星塞锁附处、及一排气侧外表面,火星塞锁附处分别邻接于进气侧外表面与排气侧外表面,且火星塞锁附处与排气侧外表面形成一空气流道;而一第一导风肋条则固设于汽缸头的外表面,且位于空气流道。其主要特征在于:第一导风肋条并连接至汽缸头的汽门机构容置室的下方墙壁,且第一导风肋条的形状与方向是由火星塞锁附处偏向排气侧外表面。
上述第一导风肋条的形状可为直线、弧形、或直线与弧形所二者组成的复合形状。
本实用新型可更包括有一固设于汽缸头的外表面,且位于空气流道的第二导风肋条、或第三导风肋条,亦即,本实用新型可具有二条导风肋条、或三条导风肋条、或更多条导风肋条,完全视空间大小而定。
上述第二导风肋条可连接至汽缸头的汽门机构容置室的下方墙壁、也可不连接至汽缸头的汽门机构容置室的下方墙壁,皆不会影响散热效率。
上述第二导风肋条可与该第一导风肋条大致平行,俾可增加散热流道的顺畅性。
上述汽缸头与第一导风肋条可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二件式的结构,再组装固设成一体式的结构。
上述汽缸头、第一导风肋条与第二导风肋条可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三件式的结构,再组装固设成一体式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汽缸头与燃烧室的支撑刚性,并且可以顺畅地将散热空气导向排气侧,可兼顾上述两种功能,因而提升引擎汽缸头的使用耐久性及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知第一种汽缸头空气流道前视图。
图2是习知第一种汽缸头空气流道A-A纵剖视图。
图3是习知第一种汽缸头空气流道另一前视图。
图4是习知第二种汽缸头空气流道前视图。
图5是习知第二种汽缸头空气流道B-B纵剖视图。
图6是习知第二种汽缸头空气流道另一前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汽缸头空气流道前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44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同向双闭阀高压无声感应泵
- 下一篇:三防配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