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炼镁还原炉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9463.3 | 申请日: | 201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7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杨同华;王张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同华;王张福 |
主分类号: | C22B26/22 | 分类号: | C22B26/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43801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还原 | ||
1.一种连续炼镁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是真空还原罩(3)置于感应池炉(1)上,并与感应池炉(1)和真空室隔断(21)组合形成原料熔化室(5)、蒸发室(4)、溶液上升通道(22)、溶液下降通道(20)和排渣通道(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炼镁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还原罩(3)为圆型,与感应池炉(1)及其环形真空室隔断(21)组合形成外周环形蒸发室(4)、中心原料熔化室(5)及环形溶液上升通道(22)、环形溶液下降通道(20)和环形排渣通道(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连续炼镁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型真空还原罩(3)是罩盖周边制有向下伸出的环形外罩壁,罩盖中部制有向下伸出的环形内罩壁;所述感应池炉(1)是池底周边制有向上伸出的外池壁、池底中部制有向上伸出的环形真空室隔断(21);所述真空还原罩(3)与感应池炉(1)的组合方式是:真空还原罩(3)的环形外罩壁向下伸入到感应池炉(1)外池壁与环形真空室隔断(21)之间,并与池底、环形真空室隔断(21)和外池壁间分别留有溶液平流通道(23)、溶液下降通道(20)和排渣通道(19);真空还原罩(3)的环形内罩壁向下伸入到感应池炉(1)环形真空室隔断(21)内空间,并与池底和环形真空室隔断(21)间分别留有溶液平流通道(23)和溶液上升通道(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连续炼镁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还原罩(3)与感应池炉(1)组合后,所述真空还原罩(3)的罩盖向下与环形外罩壁和环形内罩壁围成的环形空间为环形蒸发室(4),所述真空还原罩(3)的罩盖向下与环形内罩壁围成的圆形空间为原料熔化室(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连续炼镁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池壁上制有联通排渣通道(19)的排渣口(2),且环形真空室隔断(21)的厚度随着与排渣口(2)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少,或者环形真空室隔断(21)的高度随着与排渣口(2)距离增加而逐渐降低,或者环形真空室隔断(21)的厚度和高度随着与排渣口(2)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少和降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炼镁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熔化室(5)上面中心的加料孔通过加料口管道与下阀门(6)与原料仓连接、加料口管道另接有真空平衡管(11),真空平衡管(11)通过除尘器(12)后再通过真空管(13)连接至真空泵(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连续炼镁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仓包括自下至上依次相连的下加料仓(7)、中阀门(8)、上加料仓(9)、上阀门(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连续炼镁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门(10)还进一步向上连接有用于添加经过粉碎和煅烧过的白云石、硅铁和萤石的喇叭形加料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炼镁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室(4)的顶部有镁蒸汽出口通过管道与镁液储罐(16)相连接,位于镁液储罐(16)内的管道出口连接有镁蒸汽扑集器(14),镁液储罐(16)上面有开孔与真空泵(15)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连续炼镁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镁蒸汽扑集器(14)为一扁平的U型通道,所述镁液储罐(16)还配有液位计(17)和制有镁液出口(18);所述镁液储罐(16)上面有开孔通过真空管和三通与连接真空泵(15)的真空管连接;在溶液上升通道(22)中下部加装多根氩气吹管来控制溶液流动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同华;王张福,未经杨同华;王张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946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