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炼镁还原炉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9463.3 | 申请日: | 201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7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杨同华;王张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同华;王张福 |
主分类号: | C22B26/22 | 分类号: | C22B26/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43801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还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镁冶炼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连续炼镁还原炉。
技术背景
在金属镁冶炼中,目前使用的还原罐式还原炉一般每台炉装有40-60只还原罐,生产时需把煅烧好的白云石、硅铁和萤石按比例混合后球磨至细度约160目左右,用压球机压成约3cm的球状料,然后依次打开罐盖-装入球状原料-加盖密封-升温、抽真空-还原-卸盖-取出结晶镁-扒出还原渣-重新装料等工序为一个还原周期,每个还原周期约11-12小时,不能实现连续生产,且还原反应为固相反应,反应速度慢,耗能高。由于热量是从还原罐外部向内传导,如果还原罐尺寸较大,热量很难传导至内部,因此目前使用的还原罐直径都比较小(直径一般为325mm-339mm,长约3000m),致使机械化作业难以施展,因此还原工段产量低,能耗高,工人劳动强度大,需要人员多,生产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热能利用率高、节能效果好、还原反应时间短,单台炉产量高且可连续生产的连续炼镁还原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连续炼镁还原炉是真空还原罩(3)置于感应池炉(1)上,并与感应池炉(1)和真空室隔断(21)组合形成原料熔化室(5)、蒸发室(4)、溶液上升通道(22)、溶液下降通道(20)和排渣通道(19)。本实用新型连续炼镁还原炉从加料,还原,镁蒸汽的收集液化,出渣均可实行连续生产,比现有的还原罐式还原炉还原时间短,能源利用率高,对环境污染小,工人劳动强度低,单台炉产量高,易实观机械化和自动化控制。产出的液态镁可直接铸锭或精炼,省去了原料工段的球磨、压球等工序,可减少企业投资、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具有热能利用率高、节能效果好、还原反应时间短,单台炉产量高且可连续生产的优点。
作为优化,所述真空还原罩(3)为圆型,与感应池炉(1)及其环形真空室隔断(21)组合形成外周环形蒸发室(4)、中心原料熔化室(5)及环形溶液上升通道(22)、环形溶液下降通道(20)和环形排渣通道(19)。
作为优化,所述圆型真空还原罩(3)是罩盖周边制有向下伸出的环形外罩壁,罩盖中部制有向下伸出的环形内罩壁;所述感应池炉(1)是池底周边制有向上伸出的外池壁、池底中部制有向上伸出的环形真空室隔断(21);所述真空还原罩(3)与感应池炉(1)的组合方式是:真空还原罩(3)的环形外罩壁向下伸入到感应池炉(1)外池壁与环形真空室隔断(21)之间,并与池底、环形真空室隔断(21)和外池壁间分别留有溶液平流通道(23)、溶液下降通道(20)和排渣通道(19);真空还原罩(3)的环形内罩壁向下伸入到感应池炉(1)环形真空室隔断(21)内空间,并与池底和环形真空室隔断(21)间分别留有溶液平流通道(23)和溶液上升通道(22)。
作为优化,所述真空还原罩(3)与感应池炉(1)组合后,所述真空还原罩(3)的罩盖向下与环形外罩壁和环形内罩壁围成的环形空间为环形蒸发室(4),所述真空还原罩(3)的罩盖向下与环形内罩壁围成的圆形空间为原料熔化室(5)。
作为优化,所述外池壁上制有联通排渣通道(19)的排渣口(2),且环形真空室隔断(21)的厚度随着与排渣口(2)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少,或者环形真空室隔断(21)的高度随着与排渣口(2)距离增加而逐渐降低,或者环形真空室隔断(21)的厚度和高度随着与排渣口(2)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少和降低。有利于周边平衡出渣,均衡反应,提高反应效率和产能。
作为优化,所述原料熔化室(5)上面中心的加料孔通过加料口管道与下阀门(6)与原料仓连接、加料口管道另接有真空平衡管(11),真空平衡管(11)通过除尘器(12)后再通过真空管(13)连接至真空泵(15)。
作为优化,所述原料仓包括自下至上依次相连的下加料仓(7)、中阀门(8)、上加料仓(9)、上阀门(10)。
作为优化,所述上阀门(10)还进一步向上连接有用于添加经过粉碎和煅烧过的白云石、硅铁和萤石的喇叭形加料口。
作为优化,所述蒸发室(4)的顶部有镁蒸汽出口通过管道与镁液储罐(16)相连接,位于镁液储罐(16)内的管道出口连接有镁蒸汽扑集器(14),镁液储罐(16)上面有开孔与真空泵(15)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镁蒸汽扑集器(14)为一扁平的U型通道,所述镁液储罐(16)还配有液位计(17)和制有镁液出口(18);所述镁液储罐(16)上面有开孔通过真空管和三通与连接真空泵(15)的真空管连接;在溶液上升通道(22)中下部加装多根氩气吹管来控制溶液流动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同华;王张福,未经杨同华;王张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94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