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轴承的全向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21743.6 | 申请日: | 201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8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周林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航发液压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3/00 | 分类号: | B60B3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610036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全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轴承的全向轮,尤其属于全向轮领域中的从动轮结构。
背景技术
全向轮是一种可以用于搭建全方位移动平台的轮子。它的特点是在大轮子的周围分布有与大轮成一定角度的小轮。大轮可以作为主动轮或从动轮,小轮通常只作为从动轮出现。当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全向轮互成一定角度排布时,通过控制轮子间的速度组合,即可实现设备在不转向的情况下直接向任意方向的运动。由于这种特征,运用全向轮的移动平台相比普通轮系平台,具有更高的运动灵活性,能适应在更狭小的空间中运动。支撑全向轮这种全向性能的必要条件,就是全向轮上的从动小轮能够绕它自身的转轴顺畅地转动。本提案所叙述的就是这样一种能够使从动小轮转动更顺畅的结构。
现有的全向轮从动小轮的结构主要有以下两种。
1、从动小轮整体由塑料、尼龙、橡胶或其它材料制成,中间留孔,转轴直接从孔中穿过并安装到轮毂上。实际使用中,由于小轮和转轴间是滑动摩擦,小轮转动不顺畅,且长时间使用后,常会导致小轮孔的磨损,小轮在径向上出现跳动。这种结构由于小轮在轴向上没有定位,常会出现小轮与轮毂相接触的情况,这也会导致小轮转动的不顺畅。
2、在第一种结构的基础上,在小轮轮体和转轴之间加入了相对摩擦系数较低的衬环。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摩擦力,但由于仍然是滑动摩擦,摩擦力依然较大。实际使用中,常出现衬环磨损的现象,在有一定的负载时,摩擦力会显著增大,导致小轮转动不顺畅。
综上所述,现有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全向轮从动小轮转动不够顺畅,小轮轮体在轴向上没有定位,无法满足有一定负载和精度要求的使用场合。
随后出现了专利号为200920212646.0,申请日为2009-12-07的专利技术方案,该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的全向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单轮盘,由轮毂和从动轮组成,所述轮毂的圆周上均匀分布至少三个Y形枝丫,两两相邻的所述Y形枝丫之间各开设一同心的圆孔,一小轮轴穿设在所述两圆孔之间,所述从动轮穿设在所述小轮轴上,所述前、后单轮盘的半径等于所述从动轮的轴向截面轮廓圆弧半径;轮芯座,包括一中心孔;其中,若干紧固件将所述前、后轮盘相互错开30°角固定在所述轮芯座上。这种技术方案的缺点是:
1、从动轮内装入的是铜套,转动时铜套与连接轴仍为滑动摩擦,转动不顺滑,整轮全向性能差,并且铜套易磨损。
2、铜套与连接轴配合精度低,从动轮转动不稳定。
3、从动轮两侧为垫片,间隙较大,从动轮在轴向上定位效果差,且垫片与从动轮之间仍然为滑动摩擦,从动轮转动阻力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轴承的全向轮,具有:具有:从动轮转动顺畅,结构简单,从动轮在其轴向上有定位的优点。提高了全向轮的全向性能、工作精度和耐用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有轴承的全向轮,包括轮毂、从动轮和连接轴,所述轮毂至少为一排,每排轮毂包括固定连接的中间板、第一侧面板和第二侧面板,第一侧面板和第二侧面板径向分布在中间板的两侧,中间板、第一侧面板和第二侧面板的外圆周工作面均开有齿,相邻两齿之间形成容纳从动轮的缺口,中间板的缺口沿直径方向两侧均开有与连接轴匹配的凹槽,从动轮经连接轴设置在中间板上齿内的凹槽内,每个单排全向轮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的法兰孔,从动轮内设有轴承,轴承外圈支撑从动轮轮体,轴承内圈和连接轴配合。
所述轴承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从动轮内部中心孔的两侧。
所述从动轮的轮体两侧还设置有放置轴承的环形凹槽。
所述轴承为普通轴承,连接轴上还设置有限位衬套,所述限位衬套设置在两个轴承远离从动轮轮体的一侧。
所述轴承为内圈突出的轴承。
一种有轴承的全向轮,包括轮毂、从动轮和连接轴,所述轮毂由至少一块金属板冲压成型,轮毂的环形工作面上设置有多个形状为“凸”形的凹槽,凹槽的“凸”形顶面沿轮毂的轴向设置,多个凹槽连为一体,相邻两凹槽的“凸”形顶面相背,从动轮经连接轴并垂直于轮毂的轴向方向设置在凹槽内,从动轮内设有轴承,轴承外圈支撑从动轮轮体,轴承内圈和连接轴配合。
所述轴承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从动轮内部中心孔的两侧。
所述从动轮的轮体两侧还设置有放置轴承的环形凹槽。
所述轴承为普通轴承,连接轴上还设置有限位衬套,所述限位衬套设置在两个轴承远离从动轮轮体的一侧。
所述轴承为内圈突出的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航发液压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航发液压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17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