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水力旋涡流生化塔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44844.5 | 申请日: | 2011-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0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杨青淼;钟国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永峰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源通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6 | 代理人: | 唐迅 |
地址: | 31511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水力 旋涡 生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新型水力旋涡流生化塔。
背景技术
活性污泥、污水处理过程中都会用到生化反应器,但是现有的生化反应器在工作原理概念和工作状态模型上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一下五点;
(1)曝气:气泡过大、气泡运行路径短,或者微气泡阻力和耗能较高;
(2)高度:活性污泥床高度对反应区的水流影响较大,且鼓风机的风压的具有局限性;
(3)有效容积:反应器有死区,难以实现均匀布水、布气和氧的有效传质;
(4)生物量:生物量少,容易流失;
(5)分散性:各处理单元独立设置,不利于同步运行和集中控制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使气-液-固三相充分接触混合反应,在流体中形成更为合理的微物理-微生态环境,达到更快、更高效传质这一核心目的,并且实现高度可调和立体迭置功能,集中控制管理,同步运行的新型水力旋涡流生化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新型水力旋涡流生化塔,包括进水管、增压泵、旋涡流反应室、环形挡流板、排水管、泥水分离室、污泥回流管和悬浮生物填料,其特征是进水管与增压泵连接,增压泵与旋涡流反应室之间设有射流曝气器,增压泵与射流曝气器连接,射流曝气器与旋涡流反应室连接,环形挡流板、泥水分离室和悬浮生物填料均设在旋涡流反应室内,环形挡流板固定在旋涡流反应室的顶端,排水管连接在环形挡流板上,并贯穿旋涡流反应室筒壁,环形挡流板内置有环形溢流槽与排水管配合,泥水分离室位于环形挡流板的下方,泥水分离室与环形挡流板之间形成溢流潜孔,污泥回流管密 封连接在泥水分离室的下端,旋涡流反应室的底端连接有排空管。上述结构集剪切曝气、分散、混合、气泡水平/垂直/环周转移、活性污泥悬浮生长、同步过程耦合于一体,能使气-液-固三相充分接触混合反应,在流体中形成更为合理的微物理-微生态环境,达到更快、更高效传质这一核心目的,并且实现高度可调和立体迭置功能,集中控制管理,同步运行。
作为优选,所述射流曝气器为可调冲压式射流曝气器,可调冲压式射流曝气器包括一级吸气管、二级吸气管、一级喷射嘴、二级喷射嘴和末端喉管,一及喷射嘴、二级喷射嘴和末端喉管为串联结构,二级喷射嘴位于一级喷射嘴和末端喉管之间,一级进气管与一级喷射嘴连通,二级进气管一端与一级进气管连通,另一端与二级喷射嘴连通,一级进气管上的进气口与二级进气管接口之间设有进气调节阀,可调冲压式射流曝气器的末端喉管沿旋涡流反应室筒体外壳的切线方向与筒壁连接,并与旋涡流反应室连通。该优选方案降低了正压供气能耗、提高了二次喷射效率、实现了螺旋式气-水混合方式、水流流速可调控,并且保证喷射的水流沿旋涡流反应室筒体外壳的切线方向进入旋涡流反应室。
为了导流螺旋上升,促进剪切混合,并且利用重力场和旋流力场对不同密度物质作用的差异能及时地转移气泡,克服气泡汇聚,使破碎的气泡保持微米级水平,最大限度地挖掘剪切曝气的潜能,同时剪切应力促成悬浮生物填料-活性污泥自身固定化机制形成的生物聚体结构,减小螺旋上升阻力,不造成偏流,所述旋涡流反应室内设有导流叶片,导流叶片沿旋涡流反应室内壁逐层间隔设置,层距e自下而上逐级递减,叶片仰角a为10-45°,旋涡流反应室的有效水深H1/直径D1在1~2以内。
为了实现循环回流水的循环射流曝气处理,所述进水管与旋涡流反应室之间设有循环回流管,循环回流管一端与旋涡流反应室底端连通,另一端与进水管连通,进水管和循环回流管上都设有流量调节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永峰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永峰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48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入式膨胀螺栓
- 下一篇:一种纳米镍渗透单级双吸离心泵的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