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用电池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1229.5 | 申请日: | 201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2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于庆法;柳林;白松伟;李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J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1562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用电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模块,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通常新能源电车或者混合动力车的电池固定方式为,电池下面地板骨架在车身骨架和底盘骨架之间焊接横纵梁或者斜撑组成,在电池支架之间预埋铁板打孔攻丝或者预埋焊接螺母用于固定电池箱和电池箱支架,车辆厂的车间装配工人装配电池的时候,电池仓外边缘的螺栓容易连接固定。
但是,现有与之配合的电池模块除了满足能源供给以外无法提供足够的数据通行与自我安全检测,出现问题后容易影响汽车电动引擎的顺利运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模块。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电动汽车用电池模块,包括有电池容纳盒,其中,所述的电池容纳盒正面设置有均衡线束组件;所述均衡线束组件的下方设置有均衡航插口;所述电池容纳盒上延伸有辅助检测导线,所述的辅助检测导线上设置有安全组件;所述的电池容纳盒正面还安装有电子系统模块;所述电池容纳盒背面设置有电池接线端子组。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动汽车用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的安全组件上设置有辅助衔接头,所述的辅助衔接头连接电池容纳盒内的正极电缆。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动汽车用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的安全组件为熔断器。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动汽车用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电池容纳盒上设置有采样线束。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动汽车用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的采样线束端头设置有辅助接头。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动汽车用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的电池接线端子组包括有正极接触端子、24伏正接触端子、24伏负接触端子、高频CAN通讯端子、低频CAN通讯端子、负极接触端子;各个端子水平间隔排列。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动汽车用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电池容纳盒的两侧分布有衔接槽。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BMU与充电机都是车身CAN总线上的一个节点,充电过程中,BMU与充电机建立通信。在通信正常的情况下,BMU根据充电机状态和电池组状态控制充电机的启停。同时,能够有利于电池的稳定运行,提高了车辆的安全保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先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动汽车用电池模块的正面构造示意图;
图2是电动汽车用电池模块的背面构造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 电池容纳盒 2 均衡线束组件
3 均衡航插口 4 辅助检测导线
5 电子系统模块 6 电池接线端子组
7 正极电缆 8 熔断器
9 采样线束 10 辅助接头
11 衔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电动汽车用电池模块,包括有电池容纳盒1,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电池容纳盒1正面设置有均衡线束组件2,该均衡线束组件2的下方设置有均衡航插口3。并且电池容纳盒1上延伸有辅助检测导线4,其辅助检测导线4上设置有安全组件。同时,电池容纳盒1正面还安装有电子系统模块5,而电池容纳盒1背面设置有电池接线端子组6。
结合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所采用的电动汽车用电池模块的安全组件上设置有辅助衔接头,其辅助衔接头连接电池容纳盒1内的正极电缆7。并且安全组件为熔断器8。进一步结合图来看,电动汽车用电池模块的电池容纳盒1上设置有采样线束9。其端头设置有辅助接头10。电池接线端子组6包括有正极接触端子、24伏正接触端子、24伏负接触端子、高频CAN通讯端子、低频CAN通讯端子、负极接触端子。其各个端子水平间隔排列在电池容纳盒1背面。考虑到后续组装的便利,在电池容纳盒1的两侧分布有衔接槽11。
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并结合附图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后,BMU与充电机都是车身CAN总线上的一个节点,充电过程中,BMU与充电机建立通信。在通信正常的情况下,BMU根据充电机状态和电池组状态控制充电机的启停。同时,能够有利于电池的稳定运行,提高了车辆的安全保障。
当然,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12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