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电源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78648.X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4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路超;补辉;沈冬远;刁锡生;卿文强;刘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9/06;H02H7/1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徐宏;吴彦峰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电源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电源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车载用电设备的电源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多输入环境下(以车载蓄电池、硅整流发电机、市电三输入环境为例)车载供电系统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市电输入电路、蓄电池输入电路、硅整流发电机输入电路。当硅整流发电机工作时,第三断路器闭合,第一断路器(双开双断方式)断开、第二断路器时断开,硅整流发电机输出回路接通,通过逆变器转换后给负载(车载设备)供电,同时硅整流发电机输出端直接接在蓄电池两端恒压给蓄电池充电;当需要蓄电池工作时,第二断路器闭合,第一断路器断开、第三断路器时断开,蓄电池输出通过逆变器转换后给负载(车上设备)供电;当外部有市电接入时,第一断路器闭合,第二断路器断开,第三断路器断开,市电输入220V直接给车载设备供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问题有:
首先,电源输入选择混乱,不同的形式的电源输入,要通过独立的开关来进行控制,操作过程中必须保证只有一路导通,如果操作错误,同时打开其余断路器时,就会发生严重的供电故障。
其次,就蓄电池充电方式而言,目前大多数车载蓄电池都是通过硅整流发电机直接蓄电池进行充电,使蓄电池一直处于恒压充电状态,可能导致蓄电池过充,大大减少蓄电池寿命;为避免以上缺点还可采用充电机进行充电,但是前提条件是外部有市电输入,限制了蓄电池的充电环境。
最后,车载设备市电输入方式是通过保险丝或者断路器等保护设施对输出过载部分进行保护。选用该种保护措施可以有有效地对输出进行过载保护,但是断路器的延时性和跳变电流范围的波动性,导致断路器的误动作几率较大且存在拉弧放电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提供一种车载电源控制装置,该装置采用第二开关Q2(主开关)结合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第一开关Q1对多路输入环境下的输入电压进行总体控制,并对车载加装蓄电池进行充放电选择控制。当蓄电池、硅整流发电机和市电交流供电都存在的条件下,用户只需通过第二开关Q2和第一开关Q1配合使用,对车电和市电进行选择的同时可以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有效解决了电源输入选择混乱问题,通过电量检测指示电路实时监测并显示蓄电池电量,并对三种方式输入电压进行过流保护,保证了电源工作安全、可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载电源控制装置,包括蓄电池、硅整流发电机、逆变器、市电接口、充电机、保险丝、滤波器、充电机、供电选择电路、电量检测指示电路、过流保护电路,其中供电选择电路包括第一开关Q1、第二开关Q2、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第三继电器K3、二极管阵列电路;所述蓄电池两端分别与电量检测指示电路两端连接、蓄电池正极分别与第一开关Q1第二管脚、第一继电器K1第三管脚、第二继电器K2第一管脚、第三继电器K3第四管脚连接;蓄电池负极分别与第一开关Q1第五管脚、硅整流发电机负极、充电机第三端口连接;第一开关Q1第一管脚、第一开关Q1第四管脚分别与第三继电器K3第一管脚、第三继电器K3第二管脚连接;第一开关Q1第三管脚、第一开关Q1第六管脚分别与第一继电器K1第二管脚、第一继电器K1第一管脚连接;第一继电器K1第四管脚与二极管阵列电路一个输入端口连接;第一继电器K1第三管脚与蓄电池正极连接;第二继电器K2第四管脚与二极管阵列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管脚连接;第二继电器K2第二管脚、第二继电器K2第三管脚分别与硅整流发电机负极、硅整流发电机正极连接;硅整流发电机负极分别与逆变器一个端口、蓄电池负极连接;二极管阵列电路输出端口通过过流保护电路与逆变器另一个端口连接;逆变器的两个输出端口与第二开关Q2第一管脚、第二开关Q2第三管脚连接;市电接口一端通过保险丝、滤波器后与第二开关Q2第四管脚连接;市电接口另一端与第二开关Q2第六管脚连接;第二开关Q2第二管脚为第一输出管脚,第二开关Q2第五管脚是第二输出管脚。
所述二极管阵列电路包括第一并联二级管电路、第二并联二级管电路,所述第一并联二级管电路、第二并联二级管电路分别包括n个或n+1个二极管并联,所述第一并联二极管电路阴极、第一并联二极管电路阴极分别与逆变器连接,所述第一并联二极管电路阳极与第一继电器K1第四管脚连接,所述第二并联二级管电路阳极与第二继电器K2第四管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86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