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动车组冷却水管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0544.2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9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战红红;李来彬;苏义;袁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1/08 | 分类号: | F16L21/08;F16L27/107;F01P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曲艳 |
地址: | 26611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 车组 冷却 水管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管与水管之间连接的连接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内燃动车组冷却水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内燃动车组中,为给柴油机降温冷却,一般都采用冷却水循环降温的方法,需要将柴油机与外部的冷却水管连接。在现有的内燃动车组中,柴油机与冷却水管之间的连接都是采用直筒状的橡胶软管,橡胶软管的两端用夹箍夹紧在柴油机和冷却水管的接头部。由于柴油机在工作时都会产生较大振动,这种用直筒状橡胶软管连接柴油机和冷却水管的结构,会将柴油机的振动较多地传递给冷却水管,长时间工作会给冷却水管造成损害,而且橡胶软管在工作时需要承受较大的水流压力,直筒状橡胶软管的弹性变形量较小,耐压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弹性变形量大,耐压性能好,并可以有效衰减柴油机振动传递的内燃动车组冷却水管连接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燃动车组冷却水管连接结构,包括柴油机进水管和冷却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冷却水管之间通过橡胶软管连接,在所述进水管和冷却水管与所述橡胶软管连接的部位分别用夹箍夹紧,在所述橡胶软管与所述进水管和冷却水管相接触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环形凹槽,所述橡胶软管的中间部位具有至少两道波纹。
进一步,所述环形凹槽的断面形状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
进一步,在相邻两道所述波纹的中间设置有加强圈。
进一步,所述加强圈为不锈钢钢丝。
进一步,所述夹箍为不锈钢材料。
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内燃动车组冷却水管连接结构,通过环形槽和波纹的设计,使弹性变形量加大,同时提高了橡胶软管的耐压强度和密封性能,并有效衰减柴油机的振动传递,进而避免柴油机长时间的工作振动对冷却水管造成损害,提高冷却水管的寿命,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进水管1,冷却水管2,橡胶软管3,夹箍4,环形凹槽5,波纹6,加强圈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内燃动车组冷却水管连接结构,包括柴油机进水管1和冷却水管2,进水管1和冷却水管2之间通过橡胶软管3连接,在进水管1与橡胶软管3连接的部位,用两道夹箍4夹紧,冷却水管2与橡胶软管3连接的部位也同样用两道夹箍4夹紧,因柴油机工作时振动较大,为了能保证固定牢固,夹箍4采用强度相对较好的不锈钢夹箍。
为了提高橡胶软管3的弹性变形量,减少受力时橡胶软管3的变形,同时为了能较好地阻断柴油机的振动传递,本实施例中,在橡胶软管3的中间位置设置了两道波纹6的结构,橡胶软管3在受力变形时该波纹6可以起到较好的补偿作用,进而增大橡胶软管3的弹性变形量,同时也可以阻断振动的传递,保护冷却水管2,波纹6的数量可以根据橡胶软管3的长度确定。
在两道波纹6的中间设置有一个加强圈7,将橡胶软管3在中间位置处圈住,加强圈7对波纹6处受压膨胀时可以起到更强的抑制作用,加强圈7优选采用不锈钢钢丝。
在橡胶软管3与进水管1相接触的内壁上设置有三个环形凹槽5,在橡胶软管3与冷却水管2相接触的内壁上同样设置有三个环形凹槽5,环形凹槽5的断面形状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当夹箍4夹紧时,环形凹槽5起到增大橡胶软管3与进水管1和冷却水管2贴合面积的作用,更进一步地提高接头部位的密封性能。
如上所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05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