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爬管/杆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86471.8 | 申请日: | 201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0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蔡晓君;徐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L55/32 | 分类号: | F16L55/32;F16L101/16;F16L101/30 |
代理公司: | 小松专利事务所 11132 | 代理人: | 陈祚龄 |
地址: | 10261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自由方便爬上爬下管状物体的机器,尤其是可整合喷漆、检测或维修装置的双向爬管/杆机构。
背景技术
生产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管道或者柱状结构,而对它们的维护、监测的手段相对比较落后,基本靠人力手工完成。
市面上已有的爬管机器人,多为固定的卡死自锁装置,这些装置只能实现单
方向的爬动工作,使用时很不方便,这一现象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根据背景技术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将卡死装置由固定变为活动,从而实现交替卡死,进而实现机器双向自由爬动功能的双向爬管/杆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双向爬管/杆机构,主要由上卡箍(1)、主机架(2)、曲柄滑块装置(3)和下卡箍(4)组成,其中:由上正卡箍(11)和上背卡箍(12)通过螺栓连接构成上卡箍(1),并沿其周向均匀设置三支导向定位轮(5),由正半机架(21)和背半机架(22)通过螺栓连接构成主机架(2),并沿其周向均匀设置三支导向定位轮(5),由下正卡箍(41)和下背卡箍(42)通过螺栓连接构成下卡箍(4),并沿其周向均匀设置三支导向定位轮(5),曲柄(31)与上连杆(32)和下连杆(33)铰接,并同时与主机架(2)的正半机架(21)通过销轴进行铰接,上转动卡死块(34)与上连杆(32)螺纹连接,且穿过上正卡箍(11),下转动卡死块(35)与下连杆(33)螺纹连接,且穿过下正卡箍(41),上转动卡死块(34)和下转动卡死块(35)的凹形表面面向待爬物的表面。
所述的导向定位轮(5)由轮架(52)和轮子(51)组成,导向定位轮(5)对整个机构定位及导向。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本实用新型机构能够实现交替卡死、双向爬动,解决了市面上同样装置只能单向工作的弊端;
2、本实用新型机构结构新颖,操纵灵活,使用方便,造价低廉,维护和修理
简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卡死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向定位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至图3示出,一种双向爬管/杆机构,主要由上卡箍1、主机架2、曲柄滑块装置3和下卡箍4组成,其中:由上正卡箍11和上背卡箍12通过螺栓连接构成上卡箍1,并沿其周向均匀设置三支导向定位轮5,由正半机架21和背半机架22通过螺栓连接构成主机架2,并沿其周向均匀设置三支导向定位轮5,由下正卡箍41和下背卡箍42通过螺栓连接构成下卡箍4,并沿其周向均匀设置三支导向定位轮5,曲柄31与上连杆32和下连杆33铰接,并同时与主机架2的正半机架21通过销轴进行铰接,上转动卡死块34与上连杆32螺纹连接,且穿过上正卡箍11,下转动卡死块35与下连杆33螺纹连接,且穿过下正卡箍41,上转动卡死块34和下转动卡死块35的凹形表面面向待爬物的表面。
由图4示出,导向定位轮5由轮架52、轮子51组成,导向定位轮5起到对整个机构的定位及导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操作时只要改变电机的转向即可实现双向爬动,当电机顺时针转动时若曲柄31顺时针转动,由于上连杆32与上转动卡死块34螺纹连接的转向和上转动卡死块34的凹形表面的导向可使上转动卡死块34打开,把上卡箍1卡死在管/杆上,而下转动卡死块35恰好和其相反,下转动卡死块35此时把下卡箍4卡死在管/杆上,由于电机的转动会推动装置上爬,下一个过程时下转动卡死块35打开,上转动卡死块34卡死,此时装置又被拉动上爬,由此形成循环上爬。
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为一个平台在其上整合如:喷漆装置、检测装置、维护装置等,因而具有很广的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64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