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型材自动化切割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8291.3 | 申请日: | 201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6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钟世勇;侯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天立成信机械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7/00 | 分类号: | B23K7/00;B23K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1 | 代理人: | 李富华;李桂玲 |
地址: | 102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化 切割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制造业、造船业、钢结构等行业中对角钢、槽钢、工字钢之类的型材定尺切割、端头加工、切角、打标记、开流水孔、安装孔、对不锈钢之类的特殊材质型材切割加工的型材自动化切割系统。
背景技术
型钢材料在使用前,大多会根据使用要求对型钢进行一定的加工、切制。在没有设备的情况下,一般都是采用人工制作,多数采用火焰切割方式(主要有割把、氧气、乙炔等组成)。
采用人工制作存在以下缺陷:
1、精度难以保证;由于型钢长度较长,重量较大,在制作时极不方便。所以在制作时,精度很难保证,特别是对于加工特殊形状,及加工尺寸严格时,更难以保证其精度。
2、效率底下;由于是纯手工制作,其上料及完成后出料均需靠人工搬运,而且割制完后还需等其冷却后才能进行搬运,以避免烫伤等现象,所以手工制作时,很难提高效率。
3、安全系数低;由于手工制作所采用的均为易燃易爆气体,特别是在露天环境、交叉作业时,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对于较大型钢,靠人工搬运,也极不安全。
中国专利局在CN 201693269U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型钢切割装置,包括切割头机构、偏移机构以及主机架机构,该偏移机构位于切割头机构及主机架机构之间;该型钢切割装置为自动切割装置,可以代替人工手把切割作业;可以使割枪产生-5.5度至+5.5度的倾斜,模拟人工切割动作,实现翼缘板内侧0至3mm残留的要求。但是该装置只能起到自动切割的作用,移动不便,在切割的过程中还需要人工搬运型钢,由于型钢材料的特点是重量大、长度长,搬运极不方便,大大地增加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难免被型钢划伤或砸伤,危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为此,需要提出一种自动化切割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型材自动化切割系统,达到高精度自动化切割、自动化搬运、提高加工效率及安全生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型材自动化切割系统,所述切割系统是由机器人控制的数控切割系统,数控切割系统的割枪设置在机器人的臂端;所述型材自动化切割系统还包括向下倾斜侧设有排料器的斜面摆料台、上面设有横向进料机构的进料台、前面设有夹钳装置的送料机构、切割间、出料机构、进料检测器、料尾检测器、料头检测器和控制系统;所述切割间的一端有进料口,另一端有出料口;在切割间内,进料口和出料口之间,前后对应设有两个自动定位机构,该两个自动定位机构之间构成切割区,所述机器人设置在切割间内,机器人臂端的割枪处于所述切割区范围内;所述料头检测器设置在所述进料口和后边的所述自动定位机构之间;所述进料台的出料端对应所述自动定位机构设置在所述切割间外的进料口处;所述送料机构设置在所述进料台的一侧;所述斜面摆料台设置在所述进料台的另一侧,其向下倾斜的一侧位于所述进料台的上面;所述出料机构的进料端对应所述自动定位机构设置在所述切割间外的出料口处;所述进料检测器设置在所述进料台另一侧的上面;所述料尾检测器设置在所述送料机构中夹钳装置的前面;所述各部件中用于控制执行机构和用于检测型材位置的电器元件的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系统中相应的端口电连接。
所述切割间内进料口的上方设有横向导轨滑块机构;所述机器人固定在该横向导轨滑块机构中的滑块上;所述数控切割系统的割枪是大功率等离子高进度割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天立成信机械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天立成信机械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82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