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门电泳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08177.2 | 申请日: | 2011-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9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3/00 | 分类号: | C25D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电泳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门电泳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在制造过程中大多需要经过电泳处理,有时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或者受生产场地、辅助设施的限制,车门部分的电泳处理会和整个车身同时进行。
若将车门外板朝向车体外侧放置固定,由于车门上、下侧边与车身上的车门门框接合处缝隙小,会使电泳膜厚达不到设计要求,所以通常情况下将车门利用简易支架进行支撑,或直接捆绑固定车门,而此种车门固定方式由于车体外侧没有安装点,均会导致车门固定安装在车体内部,距离电离最佳位置较远,也会降低车门外板的电泳膜厚,从而影响车门漆面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门电泳支撑装置,以解决现有工厂由于设备问题,导致车门在电泳处理过程中电泳膜厚难以满足设计需求的缺陷,提高车门的电泳处理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门电泳支撑装置,其中,包括:第一上部支撑件、第二上部支撑件、第一下部支撑件和第二下部支撑件;
所述第一上部支撑件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车身的车门门框上的第一安装部和用于与所述第二上部支撑件上设置的第二限位部相互限位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上部支撑件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车门上侧边的第二安装部和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互限位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下部支撑件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车身地板上的第三安装部和用于与所述第二下部支撑件上设置的第四限位部相互限位的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安装部与所述第三限位部通过第三连接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下部支撑件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车门下侧边的第四安装部和用于与所述第三限位部相互限位的第四限位部,所述第四安装部与所述第四限位部通过第四连接件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车门电泳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下部支撑件为两个,分布在车身地板的两侧位置;第二下部支撑件为两个,分布在车门下侧边的两侧位置。
如上所述的车门电泳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为螺栓,所述第一限位部为空心钢管,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连接杆。
如上所述的车门电泳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上部支撑件还包括:
连接钢板,所述螺栓穿设在所述连接钢板上设置的通孔中,所述连接钢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
如上所述的车门电泳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为连接板,所述第二安装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通孔,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限位杆。
如上所述的车门电泳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安装部为螺栓,所述第三限位部为空心钢管;所述第三连接件为连接板。
如上所述的车门电泳支撑装置,其中:所述螺栓穿设在所述第三连接件一端设置的通孔中,所述第三限位部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三连接件另一端设置的通孔中。
如上所述的车门电泳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第四连接件为连接杆,所述第四安装部为固定连接在第四连接件两端上的空心杆上形成的两个通孔,所述第四限位部为固定连接在所述第四连接件中部的限位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电泳支撑装置通过各个支撑件对车门上部与下部的支撑,使车门可以限位的安装在车身上进行电泳处理,并通过支撑使车门处于车体外的位置并与车体间留有足够的间隙,使电泳更均匀,从而提高了整体漆面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电泳支撑装置中的第一上部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电泳支撑装置中的第二上部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电泳支撑装置中的第一下部支撑件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电泳支撑装置中的第一下部支撑件结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A-A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电泳支撑装置中的第二下部支撑件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电泳支撑装置对车门上部进行支撑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电泳支撑装置对车门下部进行支撑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上部支撑件; 11-第一安装部; 12-第一限位部;
13-第一连接件; 14-连接钢板; 2-第二上部支撑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81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自动检测控制电流密度的电镀装置
- 下一篇:一种真空蒸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