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安置水面收污泵的抗风浪船体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4093.6 | 申请日: | 201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7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苓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苓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E02B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赵建刚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安置 水面 收污泵 风浪 船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污染物收集、清理装置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安置水面收污泵的抗风浪船体。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生产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环境污染也大量的出现。现代化大规模的工业、农业、采掘业和交通运输业常常对江河、湖泊、海洋等水面造成严重的污染。尤其是在现代海上石油开采及海上石油运输中常常发生大规模的石油泄漏,这些长期漂浮在水面上的石油等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和人们的健康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现有技术中多是利用刮板装置等设备来收集水面的石油等污染物,这些设备适于收集大规模、大厚度聚集的水面污染物。但是对于少量的甚至微量的水面污染物,尤其是大面积但低密度、低厚度分布的水面污染物,现有技术中的这些装置的收集效果均不佳,难于收集干净,遗留的污染物将继续对环境造成污染。为此,申请人发明一种新型的适于收集低密度、低厚度分布的水面污染物,并且对水面污染物收集更加彻底的收油装置——见本人向国家专利局递交的申请号为CN201010254685.4专利申请《一种水面收污泵》。
但是,如果将上述收油装置直接在水面收油,由于水面的风浪,尤其是海上收污作业时的大海浪使得水面的污物(例如污油)起伏不定,严重影响了收污作业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新型的用于安置水面收污泵的抗风浪船体,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安置水面收污泵的抗风浪船体,包括导油槽、连接在所述导油槽两侧的浮力装置和设置于所述导油槽后端的收油池,所述导油槽的底部低于所述抗风浪船体的吃水线,所述导油槽的顶部高出所述抗风浪船体的吃水线,所述导油槽的前端与所述抗风浪船体的船头前方的水面相通,所述导油槽的后端连通所述收油池,所述收油池的底部设有排水口。
构成所述导油槽的底部的底板为安装在上下调节轨道上的上下可调节底板。
所述抗风浪船体的前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导油堰,所述左右两侧的导油堰构成进口大、出口小的导油通道,所述导油通道的进水口朝向所述抗风浪船体的前进方向,所述导油通道的出水口与所述导油槽的前端连通。
所述导油堰的顶部高于水面,所述导油堰的底部低于水面,并且所述导油堰的底部从所述导油堰与所述导油槽的连接端向远端逐渐向水下延伸。
所述左右两侧的导油堰之间的水平距离从所述导油堰与所述导油槽的连接端向远端逐渐加宽。
所述导油堰的底部低于所述导油槽的底板。
所述导油槽的上设有拦污网。
所述浮力装置为浮船或浮筒。
本实用新型中的水面收油泵既可以是本人向国家专利局递交的申请号为CN201010254685.4专利申请《一种水面收污泵》中描述的水面收油泵,也可以是其他的收油泵。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收油池的底部的排水口,既可以在池壁或池底专门设置排水口;也可以所述收油池的底部不设底面直接与船外的水体相通,从而形成排水口。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收污作业中,推进器推动所述抗风浪船体在布满油污的海面上前进,海面上的海水连同油污与所述抗风浪船体形成对流,在所述导油堰前端截面范围内的水面上的海水和油污在所述导油堰的作用下被集中到所述抗风浪船体前端的导油槽入口处,并顺着所述导油槽向船尾流动,当经过所述拦污网时,水流和油污中混合的大颗粒垃圾被拦截下来,剩余的海水和油污继续顺着所述导油槽流动,最后进入所述收油池,安装在所述收油池的池面上的水面收油泵开始工作,将漂浮在水面上的污油吸走,并且在所述海水与所述抗风浪船体对流的惯性作用下,多余的海水从所述收油池的底部的排水口中排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水面尤其是海面进行收污作业时,风浪对收污作业效率的影响问题,提高了在风浪条件下收污作业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苓,未经张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40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滴漏油醋瓶盖及油醋瓶
- 下一篇:润滑履带销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