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机自动阻风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6406.X | 申请日: | 201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6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罗中亿;袁敏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润通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1/08 | 分类号: | F02M1/08;F02M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247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自动 风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阻风门。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阻风门。
背景技术
在使用化油器的小型内燃机中,例如割草机、扫雪机所使用的小型内燃机,其在低温启动时要求内燃机的进气歧管中燃料-空气混合物应更富含燃料以维持燃烧反应,这样的要求通常通过闭合阻风门、部分地中止向内燃机供应空气来实现。但随着内燃机的暖机,内燃机需要更多的空气进入以维持燃烧反应,因而阻风门被打开。同样的原因,在内燃机热机重新启动过程中,阻风门应保持打开以启动内燃机并防止燃烧不稳定或停机。
现有自动阻风门技术在解决上述问题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阻风门自动打开或关闭时不灵敏有时甚至卡死而达不到自动阻风门的目的;另外,为解决热机启动而设计的保持阻风门打开的装置,也存在因设计不合理而导致装置失效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型提供一种内燃机自动阻风门,包括:阻风门、直接操作阻风门的阻风门主操作装置及间接操作阻风门的阻风门次操作装置。阻风门主操作装置包括风控板和第一拉杆,第一拉杆两端与风控板和阻风门相连,风控板响应内燃机风扇产生的风而移动从而通过第一拉杆直接推动阻风门打开。阻风门次操作装置,包括与气缸头直接接触的热敏装置、影响阻风门开关状态的阻风门热控装置及连接两者的第二拉杆,热敏装置响应于气缸头传导的热量发生移动而带动阻风门热控装置,且在内燃机为热机状态时,阻风门热控装置使阻风门保持在至少部分打开的状态。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改进,阻风门主操作装置还包括拉簧,且拉簧使阻风门执行关闭动作。
这样,通过阻风门主操作装置,可在内燃机启动后且转速达到预定值时,受转速控制的内燃机风扇所产生的风会自动打开阻风门;当停机后,打开的阻风门会在拉簧的作用自动关闭,同时响应风扇的风控板同时复位,为下一次启动作准备。从而实现阻风门的自动开闭。
而通过阻风门次操作装置,在内燃机热机状态时,热敏装置可控制阻风门热控装置阻止阻风门在拉簧的作用执行自动关闭动作而使阻风门呈部分打开状态,从而解决内燃机热机启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阻风门的实施例的内燃机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风控板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阻风门及阻风门热控装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热敏装置的放大透视图。
图5是图1中阻风门热控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分解视图。
图6是图1中隔热板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为导风罩,2为气缸头,3为阻风门主操作装置,5为阻风门次操作装置,8为风扇,20为阻风门,21为第二控制臂,210为第一拉杆插孔,22为阻风门全关限位支块,23为阻风门全开限位支块,24为阻风门轴,25为阻风门热控装置轴,30为风控板,31为挡风板,32为风控板轴套,33为第一控制臂,330为第一拉杆插孔,331为拉簧安装孔,34为第一拉杆,35为拉簧,36为风控板轴,40为阻风门热控装置,41为第三控制臂,410为第二拉杆插孔,42为阻风门热控支块,43为阻风门热控装置轴套,430为垫圈,431为定位销,50为热敏装置,51为热敏装置安装座,510为热敏装置安装孔,52为温控卷簧,53为热敏装置定位销,54为热敏装置转轴,55为外壳,56为第四控制臂,560为第二拉杆插孔,57为底座,58为第二拉杆,60为空滤器,61为空滤器支架,610为拉簧安装孔,70为隔热板,700为第二拉杆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然而,应当注意的是,下面的描述及附图中所公开的的各种元件及元件的组合可以被不同地设置和组织以产生仍然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实施例。
图1给出了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内燃机。该内燃机包括阻风门主操作装置3、阻风门次操作装置5及阻风门20。
所述阻风门主操作装置3包括风控板30、第一拉杆34,风控板30安装在内燃机的导风罩1上且其一端处于导风罩1的空间内以响应风扇8所产生的风而移动,第一拉杆34两端分别与风控板30和阻风门20相连以传递风控板30响应风扇8所产生的移动而推动阻风门20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润通动力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润通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64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