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车门及发动机盖未关闭限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3987.6 | 申请日: | 2011-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3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郭朋新;孙玉;严龙;郝之凯;成坤;刘永伟;张寿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8/12 | 分类号: | B60K28/1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高锡明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门 发动机盖 关闭 限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在汽车车门或发动机盖未关闭时,对汽车进行限速的装置,属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在车门或发动机盖未关闭的状态下高速行驶会给乘驾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必须严防此类现象的发生。现有的汽车在车门或发动机盖未关闭时只能发出警告信号,但并不能对车速进行限制,如果驾车者未能看到警告信号或者对警告信号重视不够,仍然能够照常驾驶,则很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汽车车门及发动机盖未关闭限速系统,使汽车在车门或发动机盖未关闭时进行限速,确保行车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车门及发动机盖未关闭限速系统,构成中包括发动机控制单元、车门开关、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和油门控制机构,所述车门开关一端搭铁,一端接发动机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口,所述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接发动机控制单元的不同输入端口,所述油门控制机构的驱动线圈接发动机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口。
上述汽车车门及发动机盖未关闭限速系统,构成中还包括发动机盖开关,所述发动机盖开关一端搭铁,一端接发动机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口。
上述汽车车门及发动机盖未关闭限速系统,构成中还包括变速器控制单元,所述变速器控制单元通过CAN总线与发动机控制单元通信,其输出端口控制换挡操纵机构和变速器执行机构,车速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也接变速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口。
本实用新型将车门及发动机盖开关信号、发动机转速信号和车速信号引入发动机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口,当车门及发动机盖未关闭时,发动机控制单元通过减小油门控制机构的喷油量自动将车速限制在安全范围内,从而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乘驾人员的人身安全。变速器控制单元用于调整变速器的档位,使之与喷油量和车速相匹配,保证车辆的平顺性并可达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
图2是控制程序流程图。
图中各标号为:EMS、发动机控制单元;TMS、变速器控制单元;n、发动机转速传感器;V、车速传感器;HD、换挡操纵机构;BS、变速器执行机构;EV1~EV4、油门控制机构;K1、车门开关;K2、发动机盖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点火开关在IG档位时,车辆正常运转,发动机控制单元EMS对车门开关K1、发动机盖开关K2的状态进行自检,如果确认车门及发动机盖已经完全关闭,则限速功能不起作用。
当点火开关在IG档位时,车辆正常运转,当车辆EMS检测到车门或发动机盖未完全关闭时,在发出报警的同时,车辆限速系统自动启动,EMS立即检测车速和发动机转速是否在安全范围以内。
a、 如果发现车速已经超出安全时速,则EMS会立即发出指令,强制发动机实施怠速喷油量,以迅速降低车速,各个缸体的可燃油量均匀减少,保证发动机平稳工作,避免单个或多个缸体断油后熄火造成车辆操控危险或动力输出不平顺问题;同时通过CAN网络,EMS与变速器控制单元TMS进行信息传递,TMS将根据车速与发动机转速的调整相应作出降低档位的指令,以保证档位与车速的匹配。
b 如果经检测发现车速在安全时速内,那么EMS会将汽车转速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根据驾驶者的油门操作程度进行相应反映,如驾驶者油门操作程度超出发动机转速范围,则EMS通过油门控制机构自动减少喷油量。
c 变速器控制单元TMS通过CAN网络时时保证与发动机控制单元EMS的数据信息交流,保证在限定车速范围内根据转速的变化,相应调整变速器档位,以保证输出的平顺和节能。
具体实施时,也可以将发动机控制单元直接采集开关信号改为由车身控制模块采集开关信号,再由车身控制模块与发动机控制单元和变速器控制单元进行信息交换。由ABS用的轮速传感器代替车速传感器,同样可以起到采集车速信号的目的。
如果是手动挡汽车,那么可以没有变速器控制单元,直接通过控制发动机转速达到控制车速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39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