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桥梁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4767.3 | 申请日: | 201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7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余志武;薛继连;贾晋中;宋力;李进洲;李晓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E01D2/00 | 分类号: | E01D2/00;E01D2/02;E01D19/00;E01D101/24;E01D10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翟洪玲;桑传标 |
地址: | 10001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 ||
1.一种桥梁,该桥梁包括工字梁(1),该工字梁(1)包括上翼缘(11a)、下翼缘(11b)和支撑在所述上翼缘(11a)和所述下翼缘(11b)之间的腹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梁(1)为多个,该多个工字梁(1)并排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工字梁(1)互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工字梁(1)的所述上翼缘(11a)互相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工字梁(1)的所述下翼缘(11b)互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工字梁(1)的所述上翼缘(11a)通过连接件互相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工字梁(1)的所述下翼缘(11b)通过连接件互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工字梁(1)的所述上翼缘(11a)相互搭接或对接;相邻两个所述工字梁(1)的所述下翼缘(11b)相互搭接或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工字梁(1)中的一个的所述上翼缘(11a)上设置有上凹槽部(11f),另一个的所述上翼缘(11a)上设置有与该上凹槽部(11f)相配合的上突出部(11e),所述上突出部(11e)插入所述上凹槽部(11f)中;相邻两个所述工字梁(1)中的一个的所述下翼缘(11b)上设置有下凹槽部(11f’),另一个的所述下翼缘(11b)上设置有与该下凹槽部(11f’)相配合的下突出部(11e’),所述下突出部(11e’)插入所述下凹槽部(11f’)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梁(1)由自密实混凝土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该桥梁还包括底板(2),所述工字梁(1)设置在所述底板(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的两侧形成有向上延伸的侧壁(21),所述底板(2)和所述侧壁(21)一起包裹所述下翼缘(11b)。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上连接有剪力钉(4),该剪力钉(4)插入到所述下翼缘(11b)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翼缘(11b)内设置有预应力钢筋(5),该预应力钢筋(5)沿所述桥梁的纵向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桥梁的两侧的所述工字梁(1)的所述上翼缘(11a)的外侧形成有向上延伸的上折部(6)。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桥梁的两侧的所述工字梁(1)的所述上翼缘(11a)的外侧形成有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一下折部(7);和/或位于所述桥梁的两侧的所述工字梁(1)的所述下翼缘(11b)的外侧形成有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二下折部(8)。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该桥梁还包括第一加强件(9),该第一加强件(9)设置在所述上翼缘(11a)和/或所述下翼缘(11b)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该桥梁还包括多个横向环绕所述工字梁(1)的第二加强件(17),该多个第二加强件(17)沿所述桥梁的纵向间隔布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该桥梁还包括第三加强件(10),该第三加强件(10)将相邻的所述上翼缘(11a)互相连接,和/或将相邻的所述下翼缘(11b)互相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该桥梁还包括第四加强件(18),该第四加强件(18)连接在所述上翼缘(11a)和所述下翼缘(11b)之间,并与所述腹板(12)接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位于该桥梁的两侧的所述工字梁(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凹入部(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476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低真空回热的新型背压式汽轮机
- 下一篇:海洋平台吊机专用钢丝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