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设计有多级活性炭过滤的微孔陶瓷净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1409.9 | 申请日: | 201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3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罗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飞龙水处理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4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计 多级 活性炭 过滤 微孔 陶瓷 净水器 | ||
1.一种设计有多级活性炭过滤的微孔陶瓷净水器,包括多介质复合过滤装置、KDF55及活性炭联用过滤装置、微孔陶瓷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渗银活性碳过滤装置(4):该过滤装置的上阀座下部设置有连接筒体的外丝口(56)、第一密封圈(57),筒体的上口设置有连接上阀座的螺旋内丝口(58),筒体内部设置有外压式渗银活性炭过滤芯(59),渗银活性炭过滤芯的上端设置有螺栓(60)、第二密封圈(61),上阀座的中心设置有螺母(62)与所述螺栓(60)旋接,上阀座的左侧设置有进水口(4c)、顶部设置有出水口(4d),筒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4e);所述微孔陶瓷过滤装置(3)的出水口与渗银活性碳过滤装置(4)的进水口(4c)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陶瓷过滤装置(3)的结构为:该过滤装置上阀座的左侧设置有进水口(3c)、右侧设置有出水口(3d),上阀座的下部设置有外丝口(46)、第一密封圈(47),上阀座下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螺母(48),过滤装置筒体的底部设置有中置排污口(3e),筒体的上口设置有内丝口(49)与所述外丝口(46)旋接,筒体内设置有外压式全硅藻微孔陶瓷滤芯(50),全硅藻微孔陶瓷滤芯的上端设置有螺栓(51)、第二密封圈(52),所述螺栓(51)与所述螺母(48)旋接;所述KDF55及活性炭联用过滤装置(2)的出水口与微孔陶瓷过滤装置(3)的进水口(3c)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KDF55及活性炭联用过滤装置(2)的结构为:该过滤装置上阀座的下口设置有内丝口(36),筒体的上口设置有外丝口(37)、第一硅胶密封圈(38),上阀座的中心还设置有插置导流管(39)的上圆形卡管(40),筒体的底部设置有下圆形卡管(41),上圆形卡管和下圆形卡管可有效固定导流管,导流管的上段套设有一顶部和底部都开有过水小孔的滤芯壳(42),滤芯壳外壁的凹槽上设置有第二硅胶密封圈(43),滤芯壳内设置有KDF55过滤层(44),导流管的下段套设有外压式压粘活性炭滤芯(45),上阀座的左侧设置有进水口(2c)、右侧设置有出水口(2d),筒体底部设置有排污口(2e);所述多介质复合过滤装置(1)的出水口与KDF55及活性炭联用过滤装置(2)的进水口(2c)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介质复合过滤装置(1)的结构为:该过滤装置的筒体中设置有一遍布过水孔的环形滤板(16),环形滤板的中心固定有一底部开有N个过水小孔的滤芯壳(17),环形滤板上方设置有过滤筛(18)、高效改性纤维球滤层(19),环形滤板的下方设置有人工锰砂滤层(20)、远红外线矿化球滤层(21),滤芯壳内部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麦饭石滤层(22)、第一颗粒活性炭滤层(23)、第二颗粒活性炭滤层(24)、阳离子交换树脂球滤层(25),滤芯壳的上端设置有连接上阀座的螺栓(26)、第一硅胶密封圈(27),过滤装置上阀座的中心设置有螺母(28)与滤芯壳上端的螺栓(26)旋接,筒体的上口设置有螺旋内丝口(29)、第二硅胶密封圈(30),上阀座的下部设置有螺旋外丝口(31)与筒体上口的螺旋内丝口(29)旋接,上阀座的左侧设置有进水口(1c)、右侧设置有出水口(1d)。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银活性碳过滤装置(4)中的外压式渗银活性炭过滤芯的规格为:直径68mm、长26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陶瓷过滤装置(3)中的外压式全硅藻微孔陶瓷滤芯的规格为:直径80mm、长28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KDF55及活性炭联用过滤装置(2)中的KDF55过滤层的粒度为0.6-0.8mm、外压式压粘活性炭滤芯的规格为:直径90mm、长280mm,滤层厚度>0.12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介质复合过滤装置(1)中的高效改性纤维球滤层的填充密度为75~80 g/cm3、人工锰砂滤层的粒度为1.0—1.2mm、远红外线矿化球滤层的粒度为3—4mm、麦饭石滤层的粒度为2—3mm、第一颗粒活性炭滤层的粒度为0.8—1.0mm、第二颗粒活性炭滤层的粒度为0.6—0.8mm、阳离子交换树脂球滤层的粒度为4—5mm,滤层总厚度>1.8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飞龙水处理技术研究所,未经成都市飞龙水处理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140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旱区盐渍化荒地紫花苜蓿建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樟子松与红松嫁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