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缆并接全绝缘套管及全绝缘套管出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05245.7 | 申请日: | 201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07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额尔敦宝力高;张焕粉;曹寒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清畅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7/58 | 分类号: | H01B17/58;H01R4/70;H02B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李云鹏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 套管 出线 装置 | ||
1.一种双缆并接全绝缘套管,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套管由水平放置的圆管(1)和垂直设于圆管(1)下方靠右侧的竖管(2)一体构成,所述竖管(2)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和位于矩形左右两端形状对称的两个半圆围成的形状,所述圆管(1)的内腔壁左端面设有第一环状凹槽(11),所述圆管(1)和竖管(2)均为固体绝缘材料制成。
2.一种全绝缘套管出线装置,包括并接双电缆(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绝缘套管(4)、软连接(5)、螺杆(6)、电缆套管(7)和封堵(8),所述并接双电缆(3)安装于所述竖管(2)的内腔,所述并接双电缆(3)的下端穿过所述竖管(2),所述并接双电缆(3)的上端通过螺栓(31)和螺母(32)与软连接(5)的下端连接,所述软连接(5)的上端伸入所述圆管(1)的内腔,所述圆管(1)的左端插接电缆套管(7),所述圆管(1)的右端安装封堵(8),所述螺杆(6)垂直穿过所述软连接(5)的上端,所述螺杆(6)的左端与电缆套管(7)的右端连接,所述螺杆(6)的右端与封堵(8)的左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绝缘套管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套管(7)由连接头(71)和阶梯杆(72)构成,所述连接头(71)由三个从左向右呈渐扩的第一、二、三圆柱杆(711,712,713)构成,所述第一圆柱杆(711)的左端面设有通入第二圆柱杆的第一螺纹槽(7111),所述第二圆柱杆(712)的左端面设有第二环状凹槽(7121),所述第二、三圆柱杆(712,713)之间光滑过渡,所述阶梯杆(72)由三个从左向右呈渐缩的第四、五、六圆柱杆(721,722,723)构成,所述第四圆柱杆(721)位于所述第三圆柱杆(713)的右侧,所述第四圆柱杆(72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三圆柱杆(713)的横截面积,所述第四圆柱杆(721)的左端面设有第三环状凹槽(7211),所述第五圆柱杆(722)插接于所述第一环状凹槽(11)上,所述第六圆柱杆(723)位于所述圆管(1)的内腔,所述第六圆柱杆(723)的外表面设有若干条相互平行的第一环状凸棱(7231),所述第六圆柱杆(723)的右端设有与所述螺杆(6)左端螺接的第二螺纹槽(723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绝缘套管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8)由三个从左向右呈渐扩的第七圆台杆、第八、九圆柱杆(81,82,83)构成,所述第七圆台杆(81)的左端面设有通入第八圆柱杆(82)且与所述螺杆(6)右端螺接的第三螺纹槽(811),所述第八圆柱杆(82)插接于所述圆管(1)的内腔右端,所述第八圆柱杆(82)的左端面设有第四环状凹槽(821),所述第九圆柱杆(83)的左端面抵在所述圆管(1)的右端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绝缘套管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6)的外表面中部螺接一第二螺母(61),位于所述第二螺母(61)与所述软连接(5)之间的螺杆(6)上安装有平垫圈(62)和弹簧垫圈(63),所述软连接(5)的上部左侧抵在所述第六圆柱杆 (723)的右端面上。
6.如权利要求2、3、4、5之一所述的全绝缘套管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连接(5)的下端插置于并接双电缆(5)之间的上端,位于所述并接双电缆(5)左侧的螺栓(31)杆上安装有第二平垫圈(33),位于所述并接双电缆(5)右侧与螺母(32)之间的螺栓(31)杆上安装有第三平垫圈(34)和第二弹簧垫圈(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清畅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清畅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0524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流双向驱动的电磁铁
- 下一篇:一种深孔加工方法及用于此加工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