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翻转合箱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3894.1 | 申请日: | 201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2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夏汝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汝明 |
主分类号: | B22C17/00 | 分类号: | B22C17/00;B22C9/03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4411 江苏省无锡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翻转 合箱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V法铸造生产工艺中的反箱、合箱设备。
背景技术
V法铸造是真空密封造型的一种,又叫“负压造型法”或“减压造型法”,因取英文Vacuum(真空)一词的字头“V”而得名。它区别于传统砂铸最大的优点是不使用粘合剂,V法铸造是利用塑料薄膜密封砂箱,靠真空抽气系统抽出型内空气,铸型内外有压力差,使干砂密实,形成所需型腔,经下芯、合箱、浇注抽真空使铸件凝固,解除负压,型砂随之溃散而获得铸件。在V法铸造生产现场,铸型必须保持一定的真空度直至浇注后开箱为止。因此,无论是造好型后的铸型上箱和下箱的搬运、反转、合箱等操作都必须保证砂箱处于正常的负压状态。一直以来,铸型的翻转与合箱(合型)都是由行车吊运至专用翻箱机与合箱机上分别操作的。这样,一方面使生产操作工序繁多,往复起吊,一方面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而且设备占地面积大,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将翻转及合箱功能整合在一起的一种翻转合箱机。
技术方案:一种翻转合箱机,包括机架、移动小车、升降机构、砂箱托架机构、砂箱翻转机构、机械手机构;所述机架下部设置有导轨,所述移动小车放置在导轨上并可水平移动,所述机架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立柱、设置于立柱上的固定平台及横梁;所述升降机构和砂箱托架机构分别设置在固定平台上下两侧,升降机构穿过固定平台,所述砂箱翻转机构设置在横梁上,所述机械手机构设置在升降机构下端,升降机构用以上下移动机械手机构;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气缸、导柱、导套、机械手上下限位;所述导套和机械手上下限位设置于固定平台上,所述导柱套入导套并穿过固定平台;所述升降气缸设置于固定平台上,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穿过固定平台;
所述砂箱托架机构包括托架、托架旋转气缸、托架固定架、托架限位、回转轴;所述托架固定架固定连接在固定平台下方,所述托架旋转气缸和托架限位设置在托架固定架上,所述托架通过回转轴与托架固定架下端连接,托架旋转气缸的活塞杆与托架连接,托架在所述活塞杆的往复运动带动下绕回转轴转动;
所述砂箱翻转机构包括砂箱翻转机、翻转导向套;所述砂箱翻转机设置在横梁上,所述翻转导向套与砂箱翻转机输出轴键连接;
所述机械手机构包括机械手固定架、机械手、机械手旋转气缸、机械手限位;所述机械手固定架与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下端和导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机械手通过转轴与机械手固定架连接,所述机械手限位设置在机械手固定架下端,所述机械手旋转气缸设置在机械手固定架上,机械手旋转气缸的活塞杆与机械手连接,机械手在所述活塞杆的往复运动带动下绕转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中,移动小车的车架上设置有砂箱导向轴,行走气缸固定在机架或地面基础上,行走气缸的活塞杆与车架底部连接,车架在所述活塞杆的往复运动带动下可沿轨道水平移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翻合箱过程整合在一台机器设备上,通过程序控制机械手的运作,将翻合箱过程在一台设备上全部完成,从而提高了生产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保证了生产过程的安全,还减少了设备的占地面积。
本机改变了以往翻箱、合箱需要分别异地操作的过程,因为它有靠行车起吊运行往复频繁、劳动强度大、不安全、效率低、设备占地、生产用地大的缺点。本机则具有整体结构、整个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快捷生产效率高,占地及操作空间小等一系列优点,是个环保节能的优质新型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翻转合箱机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翻转合箱机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翻转合箱机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升降机构和机械手机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升降机构和机械手机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升降机构和机械手机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砂箱托架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砂箱托架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升降机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升降机构侧面示意图;
图11为升降机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移动小车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移动小车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砂箱翻转机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砂箱翻转机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砂箱翻转机构平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汝明,未经夏汝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38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铸球生产线开合模装置
- 下一篇:排式触头拉簧装配的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