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驱式固晶机的摆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8902.1 | 申请日: | 2011-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5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敕;杨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艾科瑞思封装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H01L21/68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1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驱式固晶机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导体封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驱式固晶机的摆臂机构。
背景技术
固晶机是LED后道封装生产线中的关键设备,其固晶过程是:点胶机构先在基板的固晶工位上点胶,然后由摆臂(也称取晶臂)将LED晶粒从晶圆上取出,再将其转移到已点好胶的固晶工位上。LED晶粒放入封装位置的精准与否直接影响整件LED器件的发光效能,因此,在固晶过程中,摆臂机构的运行速度和定位精度对固晶品质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摆臂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和摆臂两部分,驱动装置带动摆臂做上下及旋转运动,因此驱动装置的运动速度和精度直接影响固晶的速度和精准度。
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281878B推荐的固晶机取晶臂的驱动控制装置包括旋转驱动控制装置和上下驱动控制装置,由旋转驱动控制装置的旋转电机带动主轴旋转,并通过与主轴连接的旋转臂连杆带动直线导轨滑块在直线导轨上移动,同时,使固定在直线导轨的直线导轨座旋转。该专利虽然消除了已有技术中使用皮带传动的弊端(说明书0004栏),但是由于机械零部件多,传动环节复杂系其缺憾,具体可参见该专利说明书的0030-0037栏的说明以及参见该专利的图1至图3。此外,由于机械零部件多而易导致调试难度大和维护麻烦,尤其会导致摆臂的位置精度产生误差。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1958380A公开了一种固晶机邦头机构,该专利申请对前述的CN101281878B所存在的欠缺在说明书0006栏中作了评价。其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将旋转驱动控制装置安装在上下驱动控制装置上,对简化传动机构有积极意义,但是依然存在欠缺:由于旋转驱动控制装置与上下驱动控制装置之间存在联轴器和丝杠等传动部件,因而对由传动导致的机械磨损、控制滞后以及系统刚性差等的改善程度十分有限。同时,由于电机和运动部件之间需通过联轴器等部件连接,因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驱(直接驱动),难以在高速旋转运动中实现更高精度的快速定位,其提高摆臂的效率和固晶质量的程度同样十分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无需使用诸如联轴器和丝杠之类的过渡传动部件将旋转驱动装置与上下驱动控制装置直接连接而藉以减少传动环节、避免机械磨损和保障运动效果、有助于体现高精度快速启动和制动而藉以保障摆臂的工作效率和固晶质量的直驱式固晶机的摆臂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直驱式固晶机的摆臂机构,包括旋转驱动控制装置、与旋转驱动控制装置连接的上下驱动控制装置和设置在上下驱动控制装置上的摆臂,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导轨座,该导轨座具有一连接轴和一对导轨,所述的旋转驱动控制装置与所述连接轴传动连接,而所述的上下驱动控制装置与所述的一对导轨滑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旋转驱动控制装置包括具有轴承座和定子容纳腔的外壳、具有转子配合腔的定子、下盖、由磁轭和永磁块构成的转子、轴承、光栅尺和读码器,定子位于外壳与下盖之间,并且外壳、定子和下盖三者固定连接在一起,转子通过其磁轭与轴承的轴承外圈固定并且对应于所述的转子配合腔,轴承的轴承内圈与所述的轴承座固定,所述的轴承座具有一轴承座腔,在该轴承座腔内构成有一读码器安装板,所述的读码器设置在读码器安装板上,所述的转子的磁轭具有一磁轭腔,该磁轭腔朝向所述外壳,并且在该磁轭腔的中央构成有一轴座套,在轴座套上固定有一光栅尺固定盘,所述的光栅尺固定在该光栅尺固定盘朝向所述读码器的一侧,并且与读码器相对应,所述的连接轴与轴座套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轴承有彼此相对叠置的一对并且均为角接触轴承。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外壳的壳壁上并且围绕壳壁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复数组第一气孔,每组第一气孔的数量为一对,并且在各第一气孔上配设有一冷却空气接头;在所述的定子上并且围绕定子的圆周方向的边缘部位以间隔状态开设有数量与所述第一气孔的数量相等的并且位置相对应的复数组第二气孔;在所述的下盖朝向所述定子的一侧的边缘部位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第二气孔的位置开设有数量与第二气孔的组数相等的气道凹槽,第一气孔、第二气孔和气道凹槽彼此相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的外壳、定子和下盖彼此固定连接在一起后,所述的第一气孔与所述的第二气孔彼此重合,并且所述的气道凹槽与第二气孔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艾科瑞思封装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常熟艾科瑞思封装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89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功率LED封装结构
- 下一篇:多芯片封装结构及电感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