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驾驶个人安全及汽车防盗综合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2216.1 | 申请日: | 201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0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昌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昌宽 |
主分类号: | B60R25/10 | 分类号: | B60R25/10;B60R2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8308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驾驶 个人 安全 防盗 综合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驾驶安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汽车驾驶个人安全及汽车防盗综合系统。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人们着重于汽车防盗产品以及汽车驾驶人员的安全保护装置的研发。在驾驶员安全方面则出现了许多安全保护设备,如安全带,安全气囊,碰撞座椅等设施,这些产品虽然形状各异,最终功能和目的却是一致的,都是在极力发挥自己的功能,保护行车中驾驶人员的安全。但是以上所提到的产品都存在一个共性,即只能进行被动保护,而无法进行主动保护。
我们常用的安全带,虽然可以看成是具备主动保护功能的产品,但它的使用前提是,驾驶员必须主动正确地佩戴安全带。虽然现在交通部门对安全带的佩戴管理相当严格,但是我们见到的现状却是,有交通执法人员所在的路段,驾驶人员会佩戴上安全带,而在一些无交通执法人员的路段,如高速路、郊区、山路等各种危险性较高的路段,却往往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员会主动佩戴安全带。当遇到事故发生时,未佩戴安全带的驾驶员将部分失去(具有多种安全保护功能的汽车)或完全失去(只有安全带这一种保护功能的汽车)安全保护。
另外,还有一种常用的保护驾驶员安全的装置,即安全气囊。就保护能力来说,安全气囊的保护性比安全带更强、更完美。即使如此,安全气囊也并不那么完善,仍然存在很多的致命缺点。
第一,安全气囊的启动方式是通过压力传感器启动的,必须要给它设置一个正确的压力启动值,才能在发生碰撞时迅速弹出。但是到目前为止,相信任何一家公司都不能肯定的告诉你“只要发生汽车碰撞事件,我的安全气囊肯定会启动”。这是因为,同样是发生碰撞,但由于碰撞的强度不同,所产生的碰撞压力也不相同,而安全气囊在使用一次后就必须更换,在这种情况下,汽车生产公司所设计的安全气囊开启压力,肯定不能在相对碰撞较小的情况下启动,所以会出现如下情况,即碰撞已经发生,而安全气囊却未开启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安全气囊就完全成了摆设。
第二,安全气囊系统发生故障,导致安全气囊无法正常开启。从所周知,安全气囊的开启,是由多个压力传感器对碰撞时产生的压力进行检测,再将检测到的压力传回到控制中心进行比对,然后选择是否开启安全气囊。在这过程当中,如果碰撞点的传感器出现故障,检测到的实际碰撞压力低于启动压力,或是各传感器的检测压力正确,而计算中心出现故障,这些都将导致安全气囊无法开启。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安全气囊系统的检测及维护。若是用户使用的新车,那么安全气囊基本不会存在故障,但是当汽车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在对汽车进行保养时,售后服务店的保养人员却不一定能对安全气囊是否损坏、系统是否存在故障进行准确检测,而能主动按照安全气囊使用要求,每两个月就对整个系统及安全气囊进行检测的用户就更少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即当发生碰撞事件时,各碰撞压力传感器检测正常,控制系统运行正常,但气囊破损,或启动时气囊被卡住不能完全弹出或弹出延迟,从而导致安全气囊无法正常工作,致使驾驶员在碰撞发生那一瞬间失去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驾驶个人安全及汽车防盗综合系统,克服现有技术中对驾驶员的安全保护程度低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汽车驾驶个人安全及汽车防盗综合系统,包括万能转换开关、分别与该万能转换开关连接的汽车安全启动检测系统和防盗报警系统,且所述汽车安全启动检测系统与防盗报警系统并联。只有当汽车安全启动检测系统检测结果为“是”时,才能正常启动汽车,汽车的防盗报警系统才不会运行,从而有效的保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所述汽车安全启动检测系统包括与万能转换开关连接的中间继电器、分别与该中间继电器并联的安全带佩戴检测系统、安全带正确佩戴检测系统和座位压力检测系统。
所述安全带佩戴检测系统由相互串联的第一金属感应器和第一时间延迟中间继电器组成,且该第一金属感应器安装于安全带的起端,第一时间延迟中间继电器还与防盗报警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带正确佩戴检测系统由相互串联的第二金属感应器和第二时间延迟中间继电器组成,且该第二金属感应器安装于安全带的末端,第二时间延迟中间继电器还与防盗报警系统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昌宽,未经张昌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22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腔制动阀活塞
- 下一篇:自卸车施工防挂延时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