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导体引线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7778.5 | 申请日: | 201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5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尚明达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95 | 分类号: | H01L23/49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引线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导体引线框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半导体引线框架如图1所示,一般包括散热片(图中未示)及引线金属片11,散热片与引线金属片11铆接在一起,在引线金属片上设有地脚12、外框13、外引脚14及内引脚15,上述内引脚的末端与引脚前端在同一平面上且围成一个成四边形的上芯区16,一方面由于引脚的末端与整个引脚在同一个平面上,若要保证内引线与散热片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固定,就要求所使用的散热片的厚度必须较厚,从而浪费散热片用材,增加整个半导体引线框架的成本;另一方面,此种引线框架所有的内引脚都是独立,每一只内引脚都需要与芯片之间用焊丝焊接,生产工艺麻烦,导致生产效率低,产品可靠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成本低,可靠性高的半导体引线框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半导体引线框架,包括散热片及引线金属片,散热片与引线金属片铆接在一起,在引线金属片上设有地脚、外框、外引脚及内引脚,内引脚的末端围成一个成四边形的上芯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引脚的末端向散热片方向弯曲,内引脚的末端围成的上芯区所在的平面与引线金属片所在的平面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内引脚,其中最外侧的那根内引脚与地脚一体成形,可省去最外侧的内引脚与芯片之间的焊丝,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增加产品可靠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散热片上设有铆点,在所述的引线金属片上设有与铆点相铆接的铆点孔,散热片与引线金属片通过铆点与铆点孔铆接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半导体引线框架,其内引脚的末端向散热片方向弯曲,引脚的末端围成的上芯区所在平面与引线金属片所在的平面平行,在保证内引线与散热片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固定的情况下,就可将散热片的厚度从原先的2.0mm变成1.3mm,大大的节约了散热片的用材,从而降低整个半导体引线框架的成本,另外,将最外侧的那根内引脚与地脚一体成形,可省去最外侧的内引脚与芯片之间的焊丝,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增加产品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半导体引线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图2,本实用新型的半导体引线框架,包括散热片(图上未能示出)及引线金属片21,参见图3,散热片上设有铆点22,引线金属片21上设有与铆点22相铆接的铆点孔23,散热片与引线金属片21通过铆点22与铆点孔23铆接成一体,在引线金属片21上设有地脚24、外框25、外引脚26及内引脚27,内引脚27的末端围成一个成四边形的上芯区28,内引脚27的末端向散热片方向弯曲,内引脚的末端围成的上芯区所在的平面与引线金属片所在的平面平行。本实用新型的半导体引线框架,共有14根内引脚,其中最外侧的那根内引脚与地脚一体成形,可省去最外侧的内引脚与芯片之间的焊丝,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增加产品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半导体引线框架,其内引脚的末端向散热片方向弯曲,引脚的末端围成的上芯区所在的平面与引线金属片所在的平面平行,在保证内引线与散热片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固定的情况下,就可将散热片的厚度从原先的2.0mm变成1.3mm,大大的节约了散热片的用材,从而降低整个半导体引线框架的成本,另外,将最外侧的那根内引脚与地脚一体成形,可省去最外侧的内引脚与芯片之间的焊丝,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增加产品可靠性。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尚明达机电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尚明达机电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77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